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试 >> 正文  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复试》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复试 ]    考试科目名称: 思想政治理论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试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掌握物质世界和实践概念,掌握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掌握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掌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掌握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了解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6.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7.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8.掌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论断,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辩证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考试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2.掌握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4.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5.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7.掌握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意义,明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8.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特点,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的意义。

10.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11.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以及总体思路。

12.掌握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明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了解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转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及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3.掌握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特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试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内涵、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考试要求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

2.掌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

3.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

4.掌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理解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理念。

5.掌握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了解我国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6.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及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

7.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8.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理解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四个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明确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0.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理解中国追求和平、发展、自由、和谐,维护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主张。

11.掌握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内容,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2.掌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理解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13.掌握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内容,理解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意义。

14.掌握新时代的国家总体安全观,理解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重要性,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内容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为新中国而奋斗、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试要求

1.掌握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程,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2.掌握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和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3.掌握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与建立民国史实与意义。

4.了解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了解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6.了解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7.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的意义。

8.掌握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过程,了解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9.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10.掌握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特点,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墓础

 

考试内容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考试要求

1.掌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确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做忠诚的爱国者的要求。

3.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4.掌握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的路径。

5.了解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具体要求。

6.了解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的要求。

7.了解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要求。

8.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六)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试内容

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试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掌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特点: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二、参考书目

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墓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复试 ]               考试科目名称:旅游学概论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1.  原始社会早起的人类迁移活动

2.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3.  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4.  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5.  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2.  交通技术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铁路时代

3.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开端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兴起

1.现代旅游的概念

2.“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  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1.  关于“旅游”的定义

2.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界定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1.  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2.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1.  基于地理范围的类型划分

2.  基于旅行距离的类型划分

3.  基于活动方式的类型划分

4.  基于出游目的的类型划分

5.  其他方面的分类标准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1.  旅游活动: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2.  旅游活动的属性

第五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  普及型

2.  地理集中性

3.  季节性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界定

1.  国际联盟的尝试

2.  联合国罗马会议的规范

3.  有关规范的最新进展

4.  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5.  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6.  我国对国内旅游的统计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1.  足够的支付能力

2.  足够的闲暇时间

3.  其他影响因素

第三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

1.  旅游动机的内涵

2.  旅游动机的类型

3.  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旅游者的分类

1.  分类的标准

2.  依据出游目的的旅游者分类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1.  旅游资源的界定

2.  旅游资源的分类

3.  旅游资源的特点

4.  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1.  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

2.  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3.  旅游资源调查工作

4.  旅游资源的评价

5.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6.  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7.  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1.  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  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3.  实施资源保护的途径

第五章    旅游业

第一节    认识旅游业

1.  旅游业的界定

2.  旅游业的构成

3.  旅游业的性质

4.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旅行社

1.  旅行社的定义

2.  旅行社的分类

3.  旅行社在目的地旅游业中的作用

4.  旅行社的业务开展

5.  旅行社行业中的发展动向

第三节    住宿业与饭店

1.  住宿业的历史发展

2.  饭店的类型

3.  饭店的等级划分

4.  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第四节    旅游交通

1.  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任务和作用

2.  旅游者的主要旅行方式

3.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4.  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

第五节    旅游景点

1.  旅游景点的概念

2.  旅游景点的类型

3.  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4.  影响旅游景点经营的基本因素

第六节    旅游产品

1.  旅游产品的概念

2.  旅游产品的特点

3.  旅游产品质量标准

4.  行使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旅游组织

第一节    国家旅游组织

1.  旅游业的政府干预

2.  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旅游组织

1、旅游行政组织

2、旅游行业组织

第三节    国际旅游组织

1.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与类别

2.  部分国际旅游组织简介

第七章    旅游市场

第一节    认识旅游市场

1.  旅游市场释义

2.  旅游市场细分

第二节    全球国际旅游市场概况

1.  国际旅游客流量

2.  全球国际旅游接待量的分布格局

3.  全球国际旅游客源的分布格局

4.  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

1.  入境旅游市场基本状况

2.  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

3.  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4.  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

1.  国内旅游市场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地位

2.  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3.  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第五节    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

1.  出境旅游的发展

2.  出境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的原因

3.  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4.  出境旅游发展的未来前景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第一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1.正面的作用与影响

2.负面的影响与问题

第二节    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1.  旅游乘数理论

2.  旅游卫星账户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  积极的影响

2.  消极的影响

3.  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1.  正面的影响

2.  负面的影响

3.  正确认识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五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1.  可持续发展观与可持续旅游

2.  可持续旅游发展实施中的核心问题

3.  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二、参考书目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