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提到考研,大家谈的最多的是如何对付考试。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常常被忽视,这就是导师的选择。
选择导师,并不是对导师不敬,而是对导师的促进。更重要的是,这是对自己负责。上研究生是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选不好导师,碰上一个浪得虚名的导师,那就全砸了。近年来,知识界的浮躁之风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和有损人格的事常常见诸报端。一些“导师”就是靠两手-- COPY和PASTE--当上的。真才实学没有,就是一个个的混混儿。这样的人,怎能做“导师”?
还有一个选择导师的原因是,现在上研究生都要交一大笔钱。要不是钱多得没地儿花的话,还是认真一点吧。
即使以上都不管,那么,时间谁也耽搁不起。上研究生的时候,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时间。能随便浪费掉吗?
但是,据我的观察,大家对导师的选择是很轻率的。普遍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选择本校的熟悉的导师;第二种是选择通过熟人推荐介绍的导师;第三种是选择自己一无所知的导师。
三种情况都不太理性和全面。
第一种情况,优点是知根知底。一般说来,本校的导师,对本校的报考者会另眼相看。只要考分上线了,基本上就行了。
但这种情况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容易导致近亲繁殖。常常见到一些人,在一个学校,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对学校里的每一块石头的位置都了如指掌。这样,缺少新的刺激,眼界也很容易受到局限。二是容易对导师的水平失察。一般来说,我们对导师在本校的地位比较了解,但是,导师在同行中是一个什么地位呢?很容易不作研究。另外,很多人选择本校的导师,就是冲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去的。所以,常常见到想报考本校的人,不时和导师联络感情,导师到底水平如何,很少较真。
第二种情况,其实就是道听途说。我的一个朋友,想考研究生。辅导员给他介绍了一个导师,根据辅导员的说法,导师是一个师德高尚、水平很高的人。他听了辅导员的话,就考了这人的研究生。上了研究生才知道,这导师师德确实高尚,但水平却不敢恭维。都什么年代了,对电脑还一窍不通,还很排斥。整个一件出土的三等文物。弄得他一天到晚不舒服。
至于第三种,更没谱。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隔山买牛,凭的全是信誉,以为只要套上了一顶导师的帽子就有了质量的保证。其实不然。不妨告诉一个真理,导师的队伍里也可以用上那句老话: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那么,该如何选择导师呢?
第一、师德是第一位的东西。不管怎么样,“教书育人”这句话总还是有道理的。研究生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一锅烩的教学方式,也不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放任自流。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引导:不但在学问上,还在人格上。
导师中也有败类,也有心胸狭窄的,也有小人得志的,还有伪君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不让人警惕。还有,假如你的导师是一个“文抄公”,那么,你将来出去了,还怎么混?让人家指着背影说:“那就是‘文抄公”×××的学生”?
还有,一些导师喜欢把学生的成果据为己有。据说这很平常。你愿意自己的成果被人拿走吗?如果不,还是多方打探消息吧。
第二、导师一定要有真才实学。一般来说,能做上导师的,大部分还是有点真东西的。但也不排队有部分混人导师队伍中的人。
其实,判断一个导师是否有真才实学并不难。
一种是看看导师的著作。所有的导师都有著作,只要找出来看一看,和同类的著作比一比,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一种是和导师探讨有关的问题。如果导师的看法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学,而你又很有才华,那么,这样的导师可以报考。
一种是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导师的学生的看法很有可信性。因为他们和导师的联系很多。同行的意见也不可不听。导师究竟怎么样,同行的观点往往最有发言权。这时也要防止偏听偏信。一般来说,导师的学生的意见可信度较高,导师的“论敌”的观点也很有参考的价值。
特别提醒的是,判断导师的能力还要注意两个陷阱:
一是不要被“明星学者”所蒙蔽。有一些导师总时不时出现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媒体上,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专家观点”。对这样的人一定在仔细考察,看看是真有学问,还是一个有上镜爱好的“专家”。
二是避开一些不带研究生的导师。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工科的研究生,整个研究生阶段都在替导师干活。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他的导师正开着一家公司。导师招研究生,目的是招收公司的廉价高级人才。如果从外面招,要花不少钱,但自己的研究生,只是象征性的一点钱。导师的公司正在加快发展,导师也就很忙,没时间来管他。虽然最后他还是顺利地拿到了学位(导师请了一些熟人来参加答辩),但实际上能力并没有多少提高,但这样的导师在能力方面往往给人以错觉。
三是注意避免选择一些虽居高位,但没有什么前景的导师。有一些导师,当时还可以,但没有什么前景,更像是一个吃老本的。而一些导师虽然年轻,但发展前景广阔。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第三、自已能否和导师达到一种和谐。人以类聚的说祛是不错的。如果自己和导师的性格方面相差太多,那最好还是不往一块凑。
我有一个师兄。他是喜欢安安静静做学问的那种人。偏偏他的导师是那种非常活跃的人,不喜欢安静型的人。于是,两个人总不能想到一块去。师兄和导师都想把关系处理得好得一点,可做不到。因为两个人根本就是两种类型的人。结果两个人都不愉快。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在确定报考导师的研究生之前,最好和导师有一个有效的交流。了解导师的脾气和爱好。如果和自己实在差别太大,最好不要报考。并不是说双方需要在各方面一致,而是说双方要有缘分。这一点并不神秘。我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有的人我们很不喜欢,虽然他是个优秀的人;有的人则恰好相反。
一个好的导师,是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甚至能影响到自己的一生。不能不慎重。一般来说,对导师越了解,对自己越有好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