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科与文科的差异
不要说:理科和文科的差异就是,前者平时累,因为要做很多练习;后者平时轻松、考试累,因为要背很多东西。这只是表象的差异。理科与文科有很多根本点上的区别,下面就举几个典型的方面加以说明。
1)语言系统:
理科类的学科(例如,物理)自身建立了一套相对严密的独立于生活所用语言的“语言系统”作为自己理论的载体,这样的载体更为客观。在这套系统中,严格界定了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用语。例如“加速度”,是“单位时间里速度的改变量”,一方面概念的界定很具体,便于易理解,另一方面,表述用语也是唯一的,即“加速度”,便于记忆。
而不同的是,文科类的学科没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他们借助于人类生活中的语言,用来作为自己理论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概念表述的不规范,和概念的界定不容易理解。例如:“自在世界”,又可以称为“天然的自然界”,还可以称呼为“自在之物”:“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又可以说成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思维的至上性”又可以叫做“认识的绝对性”:“真理的客观性”又等价于称呼“客观真理”,等等还有很多。这种概念表述的不规范,究其原因是由于语言表述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觉得用不同的词语描述更为准确)导致的,这给习惯了一种表述方式的理科同学带来不小的麻烦。另一方面,例如:政经中讲,“商品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量”,那么:什么叫“人类劳动的量”?什么叫“一般的无差别的”?如果深入分析概念中词语的意思的话,就会发现,解释这个概念的很多词语都是抽象的,而抽象的词语又是不常见的,需要用更为具体的、常见的词义加以定义。正应为如此,理科的同学在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就很容易无限的深入分析下去,最终陷入无底的深渊……
2)理论体系:
理科类的学科,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一些公理上的(例如初中学集合的时候就学了很多公理),“公理”=“公认的道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就是知识体系的基石。由公理又证明出很多的定理,再又定理证明出性质等等,最终产生出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
而文科类学科的政治,他的基础就没有理科的那么鲜明,很多东西是不解释的。例如,哲学上有一句话是“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如果有人去细想就会问:“为什么是‘根据’呢?‘根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条件’呢?没有内因事物也不能发展啊。又为什么不是‘基础’呢?如果有个选项写的是‘内因是发展的基础’对不对呢?”如果这样想下去,那就不是学习政治了,而是有成为思想家的危险。其实这句话的由来是这样的:当年,毛主席这样讲了,也没有谁反对,于是就这样说了。政治的很多内容都是这样的,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不强。
二、理科同学如何学习作为文科的政治
既然我们了解了作为文科的政治具有这些特性,那么立刻同学应该如何去学习呢?
1)关于概念:要习惯多种称谓表示同一个概念的表达方式。背的时候知道,如果写“一般生产条件”是对的(例如,在分析商品的社会价值时候),那么写“一般社会生产条件”也对、“社会一般生产条件也对”、“社会平均生产条件”还是对的。
2)关于理解的底线:
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原理,原理是理解的底线,是不需要再理解下去的,原理是用来理解别的知识的工具。例如:哲学里有一个原理是:“实践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实践”;如果要去细想:“为什么实践决定意识呢?”要是花时间老去想这个问题,那就学习的重点就偏移了。关于原理这一类的表述,背下来就可以了,不用去分析;考试也从来不考;考试从来没考过:“为什么说,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因为这是个原理。另外,还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也是理解的底线,是不需要再理解下去的,是别的更大的概念的基础。例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有人称这个概念是政治经济学里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讲:要清晰的解释这个概念很困难。而我们,只需要把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本身是很抽象的)当作一个很具体、很现实、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的东西就OK了(这一步靠心理暗示)。当有人问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的时候,你能够理所当然的回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嘛”,那么,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这是我对理科同学学习政治的一些建议,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希望最终能给理科同学学习政治带来较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