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像是出身论蔓延到研究生招考当中了。”面对学校一项新的考研规定,南开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一名学生用“出身论”加以概括。
这名张姓同学所说的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在研究生招考中实行的“复试否决制”: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初试成绩再高也将落榜。
也许是巧合,7月4日,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指出,每年报考南开研究生的学生中,大量来自非名牌院校,“生源结构还有待改善”。
“复试否决制”的背后是不是“出身论”“血统论”?对非名牌院校考生是否公平?学校的规定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
“复试否决制”这两天在南开大学新闻网上迅速成了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之一,而在“我爱南开BBS”上,同学们就这一话题争论不止,使之成为“十大热门话题”之首。
研究生选拔拒绝“高分低能”
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分最高”与“水平最高”之间往往不能画等号的现象,南开大学近日决定,将从考试方式、增加学院和导师自主权、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生源质量、改善生源结构,将部分“高分低能”考生拒之门外,确保录取到水平高的考生。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靖告诉记者,学校将适度扩大面试的比重,特别注重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核,使那些基础扎实、善于思考、有研究潜力的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同时,学校将加大“考核攻博”的力度,通过“免试推荐”、“转攻博”和“直攻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
李靖说,研究生考试过窄的命题范围容易造成“应试教育”,不易考核出考生的真正水平、综合知识和能力。有关院系在严谨负责的前提下,由导师和专家委员会讨论是否对考生实行“复试否决”,只要有理有据,学校便会予以支持。
复试否决制背后是出身论?
由于良好的品牌效应,南开大学成为全国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最热门高校之一。2005年硕士研究生录取2550人,报名人数则达到15577人,报名录取比超过6.1∶1,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7月4日召开的南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侯自新校长在发言中指出了研究生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出的7个问题中,第一个就是生源结构还有待改善。
侯校长列出的具体表现为:每年来自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的考生仅占全部报考学生的30%左右,而大量考生来自非名牌院校;从南开大学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的情况看,报考人数仅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34.1%。而且,某些专业的尖子生多报考北京的重点大学和中科院的各研究所。侯校长还列举了几个报考南开大学研究生的本科生集中的省份,而一些名牌院校集中的省份报考南开的还较少。“我们为侯校长讲真话叫好,但是这不能不让我们把南开希望招到更多名牌院校的本科生与新规定联系起来。”一位从山东某师范院校考来的学生说,把研究生生源按照名牌与非名牌分类,这样做明显是歧视。
教授:对本校考来的学生更信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则表示,普通大学与名牌大学毕业生之间确实存在差距。“经过高考的选拔,能够进入名校的学生确实略胜一筹。在大学里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材率显然更高。”他举例说,他曾经招收过来自一所普通院校的高分考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招进后发现,这名学生除了考研科目成绩很高之外,对其他知识知之甚少,不得不让他从本科知识开始补课。“我们工作压力很大,不可能对每一个招进来的研究生从头教起。
他表示,对本校考来的学生更加信任,是源于对南开本科教育质量的信任:“南开大学的国家教学成果奖、教学评估等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他说,南开是最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这位教授同时表示,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但个例无法代表整体。一些考研高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普遍意义上讲,名校的学生明显潜力更大、综合素质更好。这也正是名校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只要学生招进门,我是一视同仁的。关键是,要能选拔出更好、更适合的学生。”
学生:复试否决制是把双刃剑
网上的争论明显分为两派。
南开BBS上一位同学针对新规定毫不掩饰地说:“太好了!这个规定可以吓住那些师范生!”
他的话招来了许多跟帖。一位同学针锋相对:“人家师范生的本领未必差,不要老自我感觉良好。再好的学校也有差生,再差的学校也有优秀生!”
一位首先表明自己是从南开毕业的研究生说:“其实谁也别说谁,南开毕业的,你们真的学得比人家好?人家既然能来咱们南开,咱们就不要戴有色眼镜。我们也想想,如果我们考研去第一名的大学,人家瞧不起南开的话,我们是什么心情?”“虽然我是本校的,我还是希望能够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高中同桌高考近700分,(高考志愿没有填好)被调剂到不好的学校去了,人家也许也会考研,他将来也会被说成高分低能,而我到了南开就不会有人这样说我。这显然不公平。”
有人甚至很愤怒地表示:“不是因为低分而低能,而是因为高分而低能,这就是低分人群为自己的辩护。”
对于这一说法,立刻有同学反对,理由是大学的水平不一样,还是名师出高徒。同样的同学到了不同的学校,4年后的水平有可能大不一样。
一位同学说:“不过好多老师还是喜欢本校的学生,因为好用。外校进来完不成老师项目的学生比例明显比本校生高。”
有人提出建议:“对于实验科学来讲,可以让复试的人到真正搞科研的实验室去做一两个星期的实验,这样能考查一个人的悟性和潜力。单单依靠笔试、操作几个基础实验不足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建议者也承认,这样考查的成本太高,学校可能承担不起。
对于“复试否决制”,有同学认为是把双刃剑,一是增加合理性,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的学生;第二是增加暗箱操作的可能性,降低了公平性。
一位网名goodlife的同学不无忧虑地指出,若真如此,不出5年,南开大学招进来的研究生质量会明显下降。因为可能会有一部分是靠人情面子进来的。南开大学只有坚持严格按考分录取,才有可能真正招到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他请学校千万不要忘记:南开大学之所以能成为著名高校,与当年的严格考试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可否认,有些人能在考场中发挥较好,但这些人毕竟是极少数。
“为什么本科生要按分数录取呢?南开本科录取线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就说南开本科生的质量好,而对研究生分数则用另外的标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张国 本报记者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