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可以少上点,毕业论文可以随便点,可发表不了论文,谁都救不了你”,许多研究生一入学,同门师兄师姐们都会说上这一句(1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发表不了论文,谁都救不了你!师兄师姐们这些过来人的感慨略带苦涩。有报道说,因没在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复旦大学2003年研究生毕业的张某至今没有学位证;史某也是因没能发表一篇论文,从去年6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至今,仍未拿到学位证,写论文成了他现在生活的轴心。究竟有多少学子由于发表论文被挡在学位门槛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统计,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国内不少高校,已经把发表论文和学位证书画了等号。
发表论文等同于学位证书,依据在哪?现实,让许多人难堪,更让人对一些高校之规定产生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都没有有关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也曾郑重声明,国务院学位办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那么,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吗?“用人单位很清楚,发不发表论文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也不会花钱去杂志购买版面,那没什么意思。”“论文缺憾”并没有影响一些没发表论文没拿到学位的人的谋职。
国家没要求,用人单位不在意,公众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了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行列?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接受采访时坦言,发表论文等同于学位证书是非常荒谬的现象,其背后有一股魔力在推动,这就是对学术的评价被简单地量化了。
是啊,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大多数人都明白的理儿,高校未必不明白。一些高校之所以明知故做,是因为以发表论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要比全面衡量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来的简单。现在一个导师带那么多研究生,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管理、研究这些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以发表论文为评价标准,可以省却导师的大量精力。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做法为学校无限制扩招研究生开阔了空间,反正学校对研究生也不用怎么管理,到时候你用发表的论文说话就行了。有,就给你学位;没有,就不给学位。就这么简单,学校想招多少研究生都可以,还貌似公正,可谓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说到底,这种有利于学校和导师而漠视政策、违背规律的简单政策,是一种懒汉做法,是一种惰政。这种惰政就如“双刃剑”,为学校开辟生源、财源同时,也伤害着研究生教育自身。发表论文等同于学位证书,研究生们就把发表论文作为了头等大事,研究生们就可以忽视学习、研究与实践,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花钱买版面等。诚如华中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周洪宇教授所言,一刀切地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违背了教学的自身规律,也与研究生的学制改革背道而驰,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