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也融不进主流的圈子,难道就因为本科不是名校吗!”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马明苦恼地说。
两年前,就读于某地方高校的她放弃了保送攻读本校研究生的机会,报考了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对于这个别人认为并不明智的选择,她解释说:“上人大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高考失利使我失去了一次机会,我不愿意再失去第二次机会了。”
然而,当她考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时,却发现名校生活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同学们大多根据本科所在的学校形成了固定的圈子。来自普通高校的她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隔阂和冷落:“虽然没有人明着说,但是你能够从某些名校毕业的人言谈举止中感觉到这种隔阂。”
一些“非土著”感觉被另眼相看
像马明这样,本科毕业于非名牌大学,而在一些名校中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研究生大有人在。近日,一篇题为《土著乎?》的帖子在BBS水木清华站颇受关注,成为当日十大热门话题之首。发帖者抱怨说:“来到清华最大的感受是‘土著’和‘非土著’的分化,外校来的研究生总能听见一些冷言冷语,甚至连征BF(男朋友)都要求‘土著’。”
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本科就读于本校的研究生被称为“土著”,来自外校的被称为“非土著”。不仅是水木清华,BBS北大未名站上也时常有关于二者的讨论。这些争论大多起源于校内的一些行为和现象,然后“非土著”会被贴上标签,从而引发孰优孰劣以及成因等问题的大讨论。
“我是通过BBS才知道这种说法的。”本科毕业于广东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清华研究生史星说。作为“非土著”,他和马明有着同样的感受。“不过这种隔阂我一进校就感觉到了。”他说,“实验室开会时,本校的活跃健谈,而外校的沉默寡言。所以我感觉外校的更谦虚些,我和他们更谈得来。”
“
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这种差别,但又要承认一定的事实。”清华“土著”研究生李新说,“因为本科教育还是有些差别。”他举例说,清华的计算机专业,本校的会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理论讲得很全面,而其他一些学校主要讲授方法课程,对理论不是很重视。而这些差别在研究相关课题时就能够体现出来。
“土著”“非土著”之争不仅涉及学术水平的高低,也有为人处世等综合素质的讨论。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李辰说,如果有人在食堂打饭插队,或者在图书馆上自习时喧闹,都会怪罪到外校考来的人身上。对此,她很是委屈:“外校的也是过五关斩六将考过来的,为什么对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另眼相看呢?”
多数“土著”自认没戴“有色眼镜”
觉得受委屈的不止是“非土著”,还有“土著”。李新说:“总有人说‘土著’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高考分数高吗?其实,本校学生的优势不是通过学校的牌子和昔日高考成绩得来的,而是在紧张、艰苦和枯燥的4年学习中形成的。”水木网友university甚至发文《清华“土著”的艰辛历程——给某些感觉被歧视的人》来表明所谓的“歧视”是无中生有。
对此,李新十分赞同。他认为大多数“土著”不会因为学校之间授课风格的不同而歧视“非土著”,况且在对待学术的认真程度上,“非土著”并不比“土著”差,甚至更踏实和用功,所以一些不足能够很快得到弥补。至于所谓人品的好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个“土著”研究生说:“我觉得根据‘土著’或者‘非土著’来判断很无聊。”
持有同样看法的还有老师。清华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吴教授就表示不会因为本科学校不同而区别对待学生。“在我的学生中,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动手能力,‘土著’和‘非土著’都有非常优秀的。”他说。另一位清华教授也认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是综合知识、专业能力等等,而不是本科的出身。他说:“大学应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用出身来论英雄太荒唐了。”
“土著”“非土著”本是同根生
既然,大多数“土著”和老师都不会用有色眼镜看待“非土著”,那么这些争论从何而起呢?史星说:“或许是我刚来,有点自卑,觉得自己和‘土著’差距很大吧,然后无形中让自己跳进这个圈子。”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土著”小刘解释为:“毕竟我们在这里呆了4年,更加熟悉周围的环境。而外校的同学刚来,难免有陌生感。”
“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吴教授说,“导师可能更熟悉本校学生一些,而对外校的最初不是那么了解。所以,有时候会给人错觉,什么导师喜欢本校的之类的。”北大一名“土著”也说:“没觉得导师会对哪个更加偏爱。不过,有时候老师可能对‘土著’要求更严格。”
那么造成这种争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一位水木网友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分配。他指出,不应该把大学划分为三六九等。他说:“我们应该重视建立和维护一套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而不是过多地关注既有的资源。应该给予普通大学更多的关怀,而不是过多地关注著名学府的学子。”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却认为关于“土著”的争论对于学术的发展而言,是个伪问题。“表面现象的背后是学术近亲繁殖的问题。现在许多人在学术圈占山为王,表达什么观点一群弟子一呼百应,然后对其他观点不择手段地打压。做学问是追求真理,而不应该这样谋取名利。”
虽然存在着关于“土著”的讨论,不过大多数同学和老师都认为,对“非土著”的歧视毕竟是少数现象,而且有意或者无意的小团体划分意识很正常。“我们本是同根生,何必相煎呢?”一个水木网友呼吁道。因此,无论是“土著”还是“非土著”,只有认认真真做学问,踏踏实实做人,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