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也可以做导师、招收研究生了,研究生培养,企业有了发言权。昨天,上海交大、同济、华东理工、财大、上海大学、上理工等本市6所高校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共建“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按照惯例,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才能招收研究生,然而根据此协议,高校在企事业单
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遴选导师,企业导师享受高校导师的同等学术待遇。研究生招生计划中涉及“基地”培养的部分由校企协调分配,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和学位授予在高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可由企业导师独立指导或与高校导师联合指导并在“基地”完成,甚至论文答辩也可以在企业内完成。
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将共同投入培养研究生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企业或科研院所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向学生提供助研资助。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对“基地”人才培养工作明确标准。
现在,上海电气已结合产业及科技发展需要提出了大型电站DCS系统设计、煤制油成套设备研制、轨道交通车辆国产化、纳米材料在装备产品中应用等35个项目,提供给6所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课题。同时,30名学生也将成为首批进入企业“读研”的研究生。
根据计划,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内的成员将不断增多,更多的高校和上海石化、上汽等国企将进入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
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表示,此举标志着本市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也降低了研究生培养成本和就业压力,使他们在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记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