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大纲: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及其客观性。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
2007大纲: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规律及其客观性。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 |
对立统一规律 |
2006大纲: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在事情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哲学中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
2007大纲: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哲学中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坚持唯物辨证法,防止形而上学。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
2006大纲: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
2007大纲: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与结构。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
2006大纲: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 |
2007大纲: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 |
社会的观念结构 |
2006大纲: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
2007大纲:社会的文化结构 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
2006大纲: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
2007大纲: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
社会保障体系 |
2006大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2007大纲: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2006大纲: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
2007大纲: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2006大纲: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际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
2007大纲: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2006大纲: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 |
2007大纲: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当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2006大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
2007大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2006大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2007大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2006大纲: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及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
2007大纲: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
2006大纲: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
2007大纲: 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与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2006大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
2007大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尊重和保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
2006大纲: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辅相成。 |
2007大纲: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辅相成。社会主义荣辱观。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
2006大纲: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主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大国关系。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遇挑战。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 |
2007大纲: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大国关系。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遇挑战。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 |
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
2006大纲: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
2007大纲: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
2006大纲: 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
2007大纲: 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 |
2006大纲: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探索。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 |
2007大纲: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探索。战后苏联对外政策。 |
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 |
2006大纲: 独联体成员国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的转型。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
2007大纲: 独联体成员国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的转型。独联体及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 |
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
2006大纲: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
2007大纲: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
2006大纲: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2007大纲: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