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曾先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南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生物研究所,1978年启用现名。
成都生物所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研究领域包括天然药物、工业生物技术、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现代农业等方面。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以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为主,同时开展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及结构优化研究;生态研究中心重点围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开展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和退化过程中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的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重点进行两栖爬行动物分类、系统演化、生物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重要物种的繁殖行为学、保护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等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农业生物新技术、新方法、创造培育主要农作物、药用植物新材料、新品种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以工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目标,重点开展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农业和食品安全、微生物药物及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
成都生物所建有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川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筹)。
成都生物所共用实验室具有天然产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共用实验装备,拥有600MHz核磁、高分辨质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该所有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站)、若尔盖高寒湿地定位研究站等8个野外生态站(点)。该所标本馆馆藏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0万余号,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居同领域全国第一位,亚洲第二位;植物标本20万份。两栖爬行动物、植物标本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科普场馆、武侯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成都生物所有在职职工33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高级科研人员100余人。研究所拥有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药物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学研究生260余人。
成都生物所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都生物所是四川省动物学会的挂靠单位。该所主办的《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是CA、BA及CSCD、CSTPCD数据库的收录刊物,主办英文期刊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