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近日,一则题为《骇人听闻:北大经院五门不及格照样保研》的网帖在各大论坛流传。帖子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小韩和小张被保送本校研究生,但二人成绩列班级倒数,并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两人能保研皆因“显赫家世”。对此,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回应说,两人属于“学工保研”,考核过程符合程序,帖子中所说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也不准确。
为进一步说明此二人保研没有问题,院方还解释,和普通的保研不同,“学工保研”由校学工部和校团委牵头,重点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学习成绩则不作要求。言下之意,既然对成绩不作要求,质疑成绩不合格也就没有意义。
这种说法十分牵强。诚然,“学工保研”与以本科成绩为依据的普通保研,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但是,也不可能对学习成绩不作要求,至少,学生的成绩必须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另外,在对所有申请“学工保研”的同学进行评价、选拔时,成绩必然是综合评价的因素之一。比如,同样是院系学生会主席,学生工作表现都差不多,如果一个成绩明显比另一个差,但成绩差的被录取而成绩好的未被录取,这种录取结果就很难不遭遇质疑。
而在笔者看来,就“学工保研”来说,其最大的问题,还不止于此,而是“学工保研”与普通保研以及考试读研,往往殊途同归。举例来说,某个学生因学生工作表现突出,通过“学工保研”保送到法学专业,在校工作两年或支教一年后回校读硕士,他们可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但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能满足硕士培养的要求吗?
我国高校的硕士培养,目前大致分两类,学术性硕士以及专业硕士,前者主要定位为培养学术性人才,后者则包括MBA、MP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招生时更注重实践经验。过去报考MBA、MPA,都要求基本工作年限和经验,就是这个原因。
由此可见,如果有“学工保研”,那么他们应该保送的是专业硕士,而非学术性硕士。这样在保送过程中看重学生的工作表现,并要求他们先工作一到两年,就与未来的专业硕士培养的要求吻合。
其实,2005年,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就因一些学生干部“保研”读法学硕士而发公开信,从2006年停招研究生。贺教授说,在已存在法律硕士教育的情况下,法学硕士教育就应该培养学术性人才。可惜,贺先生的罢招,并没有使研究生培养定位问题引起高校关注,并对其加以改善。由于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清晰,招生与培养错位(学术性硕士培养招应用型人才,应用性硕士培养对考生提学术要求)、培养要求与社会需求错位(专业硕士在求学中也要求撰写并发表论文)、学制经常变化(两年变三年,再三年变两年),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所以,对于“学工保研”来说,保证其操作过程公开、透明,这是所有大学招生工作的应有之义,北大须负责任地回应质疑;而要让其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就应该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定位,调整“学工保研”者的保研去向,不是进入学术性硕士培养领域,而是接受专业硕士教育。不然,今后攻读学术性硕士学位、成为学术人才,现在却不注重考察学术能力、专业成绩,怎能不让人疑窦丛生?怎能不让人怀疑这是为有权有势者的子女提供保研的便利呢?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