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芭蕾学科始建于1954年新中国舞蹈教育刚刚起步之时,是在前苏联芭蕾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建立初期,学科从招生选材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实施直至实习演出的剧目,以及组织安排等方面几乎是全盘接受俄罗斯的教育体系模式,这不仅为中国芭蕾学科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成功模式也被其它舞蹈学科所汲取与借鉴。六十年代后芭蕾舞学科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芭蕾舞学派的优长,结合中国特色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芭蕾教育体系,培养锻炼出了一支技能全面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表演人才。
1984年根据芭蕾舞事业发展趋势的需要,建立芭蕾舞系,设芭蕾舞教育专业和芭蕾舞表演专业。1990年,以教授曲皓、副教授王家鸿、许定中等为代表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芭蕾舞演员》,被授予了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适应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更高需求,自1999年始,设置了“芭蕾舞教学与表演”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专业,招收了首批研究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学科建设。在探索教、编、研一体的芭蕾舞蹈教育模式的同时,努力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精深、素质全面、品质高尚的芭蕾舞表演、教育、创作和研究人才。
芭蕾舞系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重点学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单位,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教授,他们是曲皓、张旭(已故)、黄伯虹、邬福康、陆文鉴(已故)、林莲蓉、贾旋等等,这些老一辈的教育家作为中国芭蕾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为芭蕾舞事业的开拓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今一批在职教授许定中、孟广城、李春华、欧鹿等正以他们为榜样,继续为芭蕾舞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着。
建系20年以来,该系毕业学生300多人,毕业班级15个:两届芭蕾舞教育本科班,两届教育专科班,两届成人教育专科班,六届芭蕾表演专业专科班,三届芭蕾表演与教育合一专业本科班。
目前芭蕾舞系在职教师16人,其中特聘外国专家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1人、助教9人。在校生122人,包括一个芭蕾表演专业本科班和四个芭蕾表演与教育合一专业本科班。该系主要课程:《芭蕾基训》、《芭蕾技巧》、《芭蕾教学法》、《芭蕾双人舞》、《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芭蕾剧目》、《实习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戏剧表演》、《编导课》、《芭蕾舞史》等。
改革开放以来,该系与世界各国的芭蕾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不断地参加国际芭蕾比赛、艺术节、出国访问、专家出国讲学等学术活动,以此展示我国芭蕾舞的教学成果和影响并为及时了解世界芭蕾的发展新趋势和动向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十五”规划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艺术教育不仅在行业中处于显要地位,对于推动国民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芭蕾舞(基训、教学法、中外剧目、双人舞、代表性)高等艺术教育系列教材已被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研究项目。该学科在提高人才的培养层次,积极研究人才的培养策略,实施精品教材计划制定中,进行了长足的探索。
在教学剧目教材建设方面,除了继承俄罗斯等国传统的优秀剧目外,排演了《关不住的女儿》、《胡桃夹子》、《天鹅湖》、《睡美人》以及《花节》》、《仙女》等片段外,还将具有中国芭蕾舞特色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舞剧片段以及教师们的创作剧目《家》、《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列为实习剧目,并请编导为学生们编排中国题材的剧目。几年来尝试创作和排演了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芭蕾剧目,如:《断桥随想》、《无心悬浮》、《梦醒无痕》、《三月沉香》、《舞者》、《走过女人心》、《秋思》等,多种题材和形式的剧目,提高了学生们对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的认知,增强专业知识面,并为丰富教材建设作了有益的尝试。
近年来,为了使芭蕾舞的发展逐步与世界芭蕾的发展水平趋于同步,该系不断聘请法国、英国、丹麦、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古巴、新西兰等外国专家和学者,来系教授芭蕾基训和芭蕾剧目,让学生和教师接受不同流派训练方式和不同舞蹈风格剧目的熏陶,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芭蕾学科经过五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表演、教育人才,创作了大批优秀剧目并获得国际及国内各类比赛最高奖项,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如今芭蕾学科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教学模式。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国芭蕾的教学体系也将日趋完善。我们的目标是立足于自身专业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芭蕾人才,为中国芭蕾舞艺术的崛起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