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今年始现降温苗头:近10年来,我国报名考研的人数不断飙升,其中2001年到2006年,平均每年增长15万,年均增幅近20%。而2006年,在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82万的情况下,报名考研的人数仅仅比上年增加7000人。其中,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10省市的报考人数还出现多年未见的“下跌”,江苏的报名人数虽未下降,但也只比上年增加了518人。
舆论普遍认为,这种状况表明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出现“拐点”,开始降温。鉴于“降温”很大程度上是研究生就业难以及“读研无用”、“考研不如就业”等心理作用的结果,不少人担心,“降温”将使社会对读研和高学历产生负面评价,激化“读研无用”甚至“读书无用”的社会心理。他们还担心,“考研热降温”将影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性,因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将增长5%以上,而考研人数下降将导致竞争不足,降低研究生整体质量。
其实这种担心不足为虑。研究表明,我国劳动者平均每接受一年高等教育,收入水平可提高6%以上;在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的18岁男子,到65岁时大约能挣450万美元,而一个高中毕业的同龄人挣270万美元,高中没毕业的180万美元,知识和学历对收入的作用可见一斑。纵然普通百姓可能不清楚这类数据,但对高学历人才就业层次和发展后劲的直观感觉也最终使他们校正“读研无用”、“读书无用”等观念。此外,随着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研究生的吸引力和报名人数也将上下波动,可谓“降温有时、升温可待”。
相反,换个角度看,“考研热降温”未尝不是件好事。对于大学生而言,“降温”表明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的选择面前更趋理性、成熟,“降温”中更多的大学生将及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勇敢地面对就业压力。这和过去大学生不假思索地把考研作为化解、逃避就业压力“避风港”,以致“考研无意识”盛行相比,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同时,“降温”中那些盲目跟风从众、仅把考研作为工作“敲门砖”的考研者退出了竞争,这对于研究生教育本身、特别是促进研究生学风转变而言并非坏事。
更为重要的是,“降温”将有助于高校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降温”及研究生就业现状传递出来的信息,将迫使高校反思近年来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教训,迫使高校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更加注重培养质量,其中的“警示”作用不可忽视。另一方面,“降温”将有利于高校控制扩招幅度和培养规模,减少“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一个学期见不了几次面”的情况,把“粗放式”、“放鸭式”培养变为精心培养。如果研究生培养因此而从“数量增长”进入到“质量增长”,无疑是好事,那时研究生又何愁无人报考?
当然,如果高校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无视“降温”传递出来的重要信息,一意孤行地走低水平膨胀之路,则足以令人担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