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基本知识点概述
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的内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认识的发生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
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
根据正确的认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过程,使实践获得成功。
二、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主义先验论
◆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论与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相同点: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区别: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认识的辩证法,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认识的发展规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理性认识是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认识过程中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起指导、解释和预见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人的情感、意志等)在认识活动中则起到动力、引导和诱发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的认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期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和谬误
相互区别(含义不同),相互联系(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至,符合,所以只有把主观和客观相联系的东西,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相联系,所以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与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五、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