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创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该学科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协作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在读。该学科在读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该学科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005年该科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006年又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该学科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有数字化行为观察室、脑电实验室、脑电生物反馈实验室、数据处理中心等6个专业实验室。该学科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背景和基础,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日本等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着多项课题合作研究。每年都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家莅临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8月,以该学科为依托,成功承办了第62届国际心理学家议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Psychologists)学术年会。近5年该学科研究人员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247篇,出版专著18部,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项。在攻击行为的发展、学校欺负及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等一些领域,本学科的研究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是当代发展心理学两大研究方向之一,它探讨人类个体,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与特点。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为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我校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方向.起步早、学科基础坚实,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同类研究方向之一。早在1989年程学超教授即开始招收个性社会性发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经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术队伍、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等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该研究方向明确,选题稳定、系统性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选定了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含欺负)、亲社会行为、认知方式等课题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一些课题研究已持续10年之久。该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背景。本方向始终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同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十多年来,我们的研究工作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界同行的肯定,特别是在攻击与欺负、亲社会行为、儿童社会技能发展与培养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
2、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传统的研究领域,一直倍受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者关注。近年来,个体社会认知发展、认知活动的脑机制成为该方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方向研究人员综合运用行为实验、无创伤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如ERP、fMRI,探索个体认知活动的内在机制,研究技术手段先进;将认知发展的时间过程和功能定位结合起来,进行时空两维的脑参数应用于脑机制的研究;将心理活动的不同过程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认知和情绪的研究,考查两者的相互作用和整合机制,多角度探讨个体的认知活动特征及其脑机制。十多年来,该方向研究人员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两类认知发展的关系,被认为是“国际前沿课题,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对我国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方向研究人员采用脑成像技术研究个体认知活动与思维及其脑机制,开展了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工作,着重探讨信息保持与执行控制认知神经机制的年龄因素、工作记忆与学习促进等问题。
3、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期是个体有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独具特色的阶段。近年来,本方向研究人员对我国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与亲子关系、自我同一性与未来取向的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五年来,本方向研究人员先后承担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20余篇,出版了《青少年心理学》等6部学术专著。建立了一个年富力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学术集体。我们在青少年发展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具有较好的基础,能够进行高水平研究,并有望为推动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
目前本方向研究人员在青少年良性压力问题与对策、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学生心理素质、青少年健全人格的特征与培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其干预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变革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关注。
4、学习与创造心理
学习与创造作为心理学界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旨在探讨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模式,揭示人类学习与创造的本质规律及其提高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著名心理学家章益教授等指导下,我们开始致力于该方向的研究工作,是国内较早开展该方向研究的院校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方向在学术队伍、图书资料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已具有了良好基础,逐渐形成了相对突出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领域。该方向研究人员结合我国文化特点,对创造性的实质、学生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另外我们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创造性培养与开发实验(实验学校达400余所),已逐步建构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造活动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我国中小学创造教育中发挥着示范作用。此外该方向人员还进行着创造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尝试在教师与学生两个侧面实现创造力培养体系建构的突破。近年来该方向人员对学习理论的嬗变及其现当代价值进行了相当有深度的梳理。编撰了以学习为主线的《教育心理学》和探讨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学习和发展关系的《教师心理》,这些成果在国内均产生了较大反响。
5、认知学习与教学
认知观点是当今国际教育心理学界解释人类学习与教学的主流取向。研究者从该视角对学习与教学问题进行了重新诠释,近些年来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从国内外教育心理学专业期刊所发表论文的选题可窥一斑)并业已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认知理论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运动的最主要支撑理论之一)。“认知学习与教学”方向对教育心理学学科紧跟国际学术发展潮流、贴近教育现实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学术及实践影响力。目前本方向研究人员已在学科问题解决及其促进、概念掌握、元认知与自主学习、学习动机与情绪调节、创造性、教师职业心理等方面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包括《元认知发展与主体教育》、《创造性研究手册》在内的多部著作或教材,承担着数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初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研究特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