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学院概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名理学院,其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始创于1963年的基础部。在43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建设,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先后分离出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外语学科和化学学科并分别建立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三个学院。2002年10月,由理学院的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物理学科,以及整合了林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和科技学院的测绘学科组建了新的学院,并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前学院有4个系,3个中心,2个研究所,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系、测绘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校级)、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校级)和测绘实验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和测绘工程研究所,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主成立了数字化与农业住处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和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被学校列为一批招生。现有教职工122人,专任教师9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留以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5人,在读博士10人,在读硕士1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在校生1750人,列全校第六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除承担本院四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外,还承担着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学院规模列全校第二。
二、教学工作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个教学型学院,多年来形成了“重管理、重教学、重质量”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工作中实施了“青年工程”、“质量工程”和“人才工程”为特色的教学管理监督体系。“青年工程”是针对学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现实,实施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的基础工程。具体措施,组织督导组成员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出去学习进修;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建立长期的“导师制”;组织青年教师相互听课,加强业务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质量工程”是针对教学型学院的现实,实施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工程。具体措施是,制定科学合理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师教案的审核准入制度;严格加强组织教学管理;实行院领导听课制度,每学期结合期中教学检查,院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观摩听课,搜集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成立学院教学督导组,加强院内督导,经常对全系教师进行检查性听课,督促检查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师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各系每学期组织2至3次观摩教学制度,两周一次教学研讨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青年教师质量奖的评定制度等;为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学院实行了“公共课主任制”,即按课程门类统一教学要求,每一门公共基础课安排一名优秀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对教师进行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规范、授课艺术等内容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人才工程”是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实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民心工程。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体措施是,创建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专业平台,分别为考研的学生和就业的学生建立了不同的专业模块,供他们选择;建立高水平的名副其实的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提高,为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与信息科学系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为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需要,还面向全校开设了数学进阶系列选修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学院仪器设备总值近2300万元,教学设备条件好,实验技术人员层次高,为搞好全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
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评价名列学校前茅。几年来涌现出了大批的教学能手和教学质量奖获得者。2002年,2位同志获首届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3年在学校的多媒体课件评比中,2 位同志囊括了两个一等奖。2 位同志分获本年度教学质量一等奖和二等奖。2006年2 位同志分别被评为校级教育质量一等奖和二等奖。在2003至2004年中,3位同志被评选为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在推进先进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计算机基础课实现了远程多媒体教学,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被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7个,其中一个已通过验收并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三年来,主编、参编教材“十五”规划教材23部,其中2005年出版10部,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精品建设教材1本。在2005年度学校立项的90项教研课题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占9项;在学校重点资助的19项教研课题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项受到资助。
三、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引进、培养、稳定工作。紧紧围绕学科的发展,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把引进人才和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作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几年来共引进博士毕业生10人,硕士毕业生30人。通过多种方式返聘、外聘等方式聘请了10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作兼职教授。在加强引进的同时,重视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多次邀请校外知名专家讲学,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进修或攻读学位,目前有10名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14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为稳定教师队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重视“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一方面从思想上关心帮助,支持优秀青年教师政治上进步,另一方面,为教师们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科研条件、资金、时间、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四、科研学科建设工作
教学水平看师资,师资水平看科研。为抓好学科建设,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努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多方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大力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争取尽快实现学院办学水平质的飞跃。2005年学院召开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主题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新局面。目的使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科学研究工作对提升学院整体实力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申报科研项目的主动性。加强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学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学科带头人遴选制度”,对全院教职工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建立学院科研体系,实现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目前我院四个学科正在加紧组建院级研究所、研究室和科学研究平台。
2002年10月建院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863数字农业子课题项目1项,山东省水利技术推广专项资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科学技术项目2项,博士基金项目9项,累计科研经费225.2万,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约100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32场,学院内部每年举办“学术报告周”,浓厚了学院的学术气氛。
2005年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成功。
五、实验条件
2003年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校级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校级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和院级测绘实验室,按程序完成了中心主任的聘任工作。经过充分讨论和调研,与中心主任一起,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各实验室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都制定年度计划。2004年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重新修订了所有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人员竞争上岗,实行目标责任制,以保证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实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管理全部采用网络辅助管理手段,实验中心网站已全面开通,与实验教学相关内容全部上网,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和展板,展示各实验室的特点,扩大了我院实验室的影响。
三年来,实验室建设取得不断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软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成绩显著。学院成立后,共争取学校投资1210万元,其中02年130万,03年720万,04年250万,05年110万。计算机实验中心固定资产总值从02年的450万增加到05年的1170万,实验室面积从1200平米增加到4700平米,开出的实验门数从23个增加到50个;物理实验中心,固定资产总值从02年的38万增加到05年的260万,实验室数量从5个增加到14个,开出的实验门数从19个增加到33个;测绘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从02年的160万增加到05年的340万,实验室数量从3个增加到7个,开出的实验门数从27个增加到40个,在实验室人员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实验教学工作。同时,学院积极利用各种条件争取校外投资,加快实验室发展。2005争取省财政厅和教育厅到位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200万元,新建和更新计算机实验室4个,南北校区的计算机实验室全部建成多媒体实验室,实验课教师在实验室可通过多媒体上课,现场演示,为实验课单独设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03年,计算机实验中心被批准为首批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04年因建设成绩突出,在教育厅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受到教育厅表彰。通过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断努力,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
六、学生工作
学院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学生是中心,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纽带,育人是根本”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把专业教育、品德教育、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各种社团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锻炼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各种特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在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作品大赛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良好的工作方法为学生考研和继续学习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选择职业的竞争力。几年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国研究生考试中,平均考研率近20%,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5名毕业生分别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青岛海关、北京边防检查和国家税务局的国家级公务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电力系统、银行系统、税务系统、和全国各地高校及大中型软件公司,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自学院成立以来,共为国家培养本科生1207名,其中,考取国家公务员15人、考取省级公务员30人,占全校40%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 174人;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称号10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57人;“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1人;获国家奖学金19人;省级先进班级2个;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国家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一等奖三项、山东省二等奖二项。
七、创新项目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重视管理创新,注重提高管理水平。随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将不断扩大。新的管理体制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学院在内部管理方面,一是探索院系两级管理的新模式,加强系主任和实验中心主任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系主任在学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院对系的管理从过程管理逐步过渡到目标管理,对系主任的聘任程序、聘期、任期目标管理、责任、权利、义务、考核都作出明确规定。2003年9月,高华等8名同志通过竞聘,分别任各系的正副主任。二是根据学校的部署,学院制定了教学包干经费的使用办法,确保学院教学工作及各学科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制定了学院人员经费发放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以分配为杠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四是做好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考核工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工作主动不主动,服务意识强不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五是做好教学管理规范化工作,对每个教学环节都提出明确要求,切实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六是建立和完善科研体系,使现有的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七是建立学校家庭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互动机制。八是创立学校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朱晓燕助困基金”。
八、党建工作
三年来,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教学和科研”这个中心,坚持围绕 “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原则,认真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学院工作的全面开展。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师生员工,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教职工的协作精神、实干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三年来,培训入学积极分子1000余名,积极吸纳210优秀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能够按照党委要求,严格程序,严把质量,确保德才兼备的同志加入党组织,保持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按程序完成基层党委的改建工作,建立学生党总支、把支部建在学科上,党的基层组织健全,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党员发挥了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任务很重的情况下,学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评估的各项工作。
九、学院发展思路
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学院今后的发展思路:为适应学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需要,工作重点由基础课教学转移到学科建设上来,在继续加强基础课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一手抓科研能力提高,打造一个适合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平台。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以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由教学型学院发展为教学研究型学院;用5年的时间,在现有四个本科专业基础上,再上四个本科专业,硕士点由目前的1个增加为3个;办学规模由现在的本科生1650人发展到本科生2500人左右,硕士生100人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