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研究方向
1. 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方向
本方向长期以来注重分析造林地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发育生物学、生态生理学特性的关系,开展了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群体结构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集约栽培条件下工业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开展了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和人工重建机理。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博士后基金、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等10余个科学研究项目,在研经费285余万元。“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本方向是林学学科传统的研究领域,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老一代林学家梁玉堂、龙庄如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20年的科研积累和一批具有高学历年轻教授的科研探索与实践,在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两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处于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形成了北方农区林业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
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了“七·五”、“八·五”攻关专题“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和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杨树速生丰产林良种选育、繁殖和栽培示范”等项目,对杨树、刺槐等树种集约栽培条件下工业人工林立地评价与林地管理、密度效应和生长模型、肥水管理、土壤培肥、密度调控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完整的栽培模式。在人工林培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集中对林木耗水性与光合生态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主要造林树种的耗水时空变化规律和耗水调控机制;研究了部分树种个体和群体光合生理生态学特性,揭示了树木光合作用光抑制机理和低温条件下光抑制发生的规律。
(2)困难造林地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
以北方石质山区困难造林地和工矿区废弃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了干旱瘠薄山地封育条件下植被演替规律和水文生态效应,重点研究了人工造林中抗旱与低耗水树种的选择以及综合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90%以上,成功地探索出将藤本植物和攀援植物引入干旱瘠薄山地植被恢复的技术模式。开展了煤矿区废弃地植被建设的理论与技术,掌握了煤矸石山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因地制宜地筛选出一批适宜煤矸石山植被建设的优良先锋植物,构建了包括立地分析、植物筛选、群体结构配置、土壤改造、植被重建和管理技术在内系统的植被建设技术模式。
2. 林木良种壮苗繁育理论与技术方向
本方向经过近20年来的科学研究积累,形成了以林木良种选育、快速繁殖、技术推广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科研模式。运用树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收集了国内外杨树、银杏、刺槐等树种种质资源350余份,建立了固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经过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了主要树种种子后熟生理和苗木活力,建立了主要木本植物微体快速繁殖、全光自动喷雾扦插育苗技术体系,实现了林木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采用多种途径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良种推广和技术辐射面积多达20余个省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12项,累计经费163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1)“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银杏种质资源的搜集和区域化试验研究,筛选出“魁铃”、“魁金”、“团峰”、“新宇”等9个银杏核用大粒品种,以及高黄酮、高内酯含量、高叶片产量的优良叶用品种10余个。建立银杏种质资源圃3处,搜集各种种质资源143份。建立了银杏良种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使山东省银杏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带动了山东乃至全国银杏的生产栽培和开发。
(2)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杨树良种产业化开发”实施5年来,作为首席专家单位,累计搜集黑杨派无性系39个,白杨派无性系13个,经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大径级胶合板材优良无性系9个,短轮伐期纸浆专用无性系3个,采用杂交技术培育窄冠型白杨、黑杨无性系优良品种各1个,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盐杨树新品种1个(室内测定结果抗盐性达到0.4%)。良种育苗面积累计17.3万亩,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300多万亩,建立了完整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和推广技术示范基地;杨树良种选育、繁殖和推广技术体系被推选为山东省农林业技术推广技术。
(3)研究掌握了刺槐、松树等树种的微体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开展了主要造林树种组培繁育技术规程、分子生物学、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突破。在杨树、银杏、刺槐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快繁及推广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形成了独特优势,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良种储备、种苗生产和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3. 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方向
以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了主要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了集约栽培条件下经济林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增长进程和质量形成机制,掌握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林地环境调控、土壤培肥、节水灌溉和树体管理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华北农区林业发展和经济林开发技术模式。1998年以来,本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948”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2项,在研经费19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多年以来,深入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经济树种花芽分化、生长和开花结果规律等生物学、生态生理学理论和环境因子调控、树体管理和土壤管理技术,提出了杏树、樱桃等树种设施栽培的优化技术方案,掌握了人工诱导休眠、花芽分化进程中需冷量的人工控制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和树木生长发育进程,提出了温湿度条件控制等一系列关键配套技术,针对经济林设施栽培技术复杂、投入高、管理困难,风险性大等一系列难题,优化出经济林高效栽培的新模式,技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采用离体杂交和胚培养技术,成功培育出“红丰”、“新世纪”两个杏树特早熟优良品种,经国家林业局品种委员会审定注册保护,在全国20余个省区推广面积多达10万亩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经济林露地栽培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借助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948”项目资助,深入研究了干瘠山地经济林树种选择、主要经济树种抗旱机制、经济林旱作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旱作栽培条件下经济林缓施肥技术,对银杏、无花果、樱桃砧木等一批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和示范,在华北低山丘陵地区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