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现代工程发展为指导,以创新能力培
养为核心,强化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国际专业认证标
准的要求,深化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我国工业
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
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概括。能独立地开展具有实
际工程为背景的工程技术工作,并有创造性成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专业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基本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
国,遵纪守法。
2、具有宽广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
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具
有善于协作、善于交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承担工程项目和解
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
3、具有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车辆工程基
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能在车辆生产第一线从事产品
研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有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
撰写论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车辆设计制造及装备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车辆先进制造技术、汽车车身及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及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特种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成组技术
等方面为主要设计与开发目标。具有广泛的生产实际指导性。
2、车辆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提高和改善车用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及排放指
标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节能和控制的新技术为目标,从车辆工作原理和结构
方面进行设计与开发,以适应各种车辆节能与排放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
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3、车辆运行控制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车辆
性能实验测量分析、机械构件的实验模态测试、车辆部件结构强度及疲劳损伤理
论及实验分析等方面的科学设计与开发。
4、车辆状态检测及诊断技术
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
开展在用车辆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开发车辆性能检测与故障
诊断设备,开发在线车辆零部件产品制造品质检测设备。
5、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本研究方向基于现代汽车对电子技术的更高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方向,专
业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现代汽车动力控制系统,车辆电子网络与
控制、嵌入式车载控制器、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
6、车身造型与设计
本研究方向从车身作为容纳人和货物载体的功能出发,注重于车身直接与人
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进行车身设计时将时代的美学规
则和使用性能、制造的可行性进行协调统一。
7、发动机设计
本研究主要注重发动机本机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发动机制造工艺和
生产实际,设计符合产业发展的先进发动机。
8、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总成研究
本研究主要跟踪研究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总成的先进技术,并转化为实际产
品。
9、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控制技术
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节能和控制的新技术、车辆轻量化节能技术、减
小运行阻力节能和控制技术、电机牵引节能和控制技术、辅助供电系统节能和控
制技术等。
10、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电子技术
包括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动力控制系统、列车网络与控制、嵌入式车载控
制器、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等。
11、轨道车辆现代检测技术
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现代检测装置的特性分析和集成、车辆机械和电子电
气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设备研发、将检测与传感新技术应用于车辆部件的综合检测
等技术。
三、学制和时间安排
硕士工程型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硕士工程型研究生学制为2.5 年,优
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硕士研究生一般用1.5
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用1 年以上的时间从事工程设计、开发技术
和学位论文工作。
四、培养方式
硕士工程型研究生的培养采用“1.5+1”的培养模式,即在2.5 年的学习年
限内,前1.5 年在学校集中学习申请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基础以及专业等学位与非
学位课程,后1 年在学校导师与企业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工程设计
与开发技术攻关项目研究完成学位论文。
这种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模式,将学校导师理论指导与企业导师实践指导相结
合,在学习上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程设计与开发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独
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非学位课、必修环节三类。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6~38 学分的
课程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18~20 学分,非学位课8 学分,必修环节10 学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硕士生课程的考核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一般需有一定量的笔试。
(一)课程考核:所有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
制或五等十级制记分。
(二)考核方式:学位课以笔试为主,其他课程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笔
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与论文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具体形式应按教
学大纲进行。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
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
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
期末之前进行。
八、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为学术报告环节及企业培养环节。
(一)学术报告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环节,每个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范围内积极
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及本学科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由
导师负责对其实践环节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
或作学术报告的次数不能少于15 次。学术报告计2 学分。
(二)企业培养环节
企业培养环节计8 学分。其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学校或培养企业指导教师根据
研究生在企业实践环节中的态度、工作量、完成质量及工作能力等写出评语。
九、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
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一般包括:中英文摘要、选题依据、国
内外研究概论、实验方案、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文末应附有
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整理的原始数据。要求论文达到文句通顺、条理清晰、
表达正确、格式准确、图表规范、计量单位正确。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和新的见解,新见解要
有科学依据。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
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论文应能表明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
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
的能力。
6.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答辩前必须在相关学科领域期刊上以
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 篇文章;为体现工程型研究生的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还应
具备以下四项条件之一:
(1)获实用新型授权;
(2)获发明专利受理号或以上;
(3)研发制作出设计原型;
(4)参加企业大中型项目并发挥作用,获同行专家认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