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自1992年开始,我校体育系开始招收乒乓球特长运动员,1995年起特招运动员人数扩大,项目也增势田径、乒乓、篮球等,为便于训练和管理,特招运动员被集中至科技英语专业学习,1999年起,所有体育系的特招运动员进入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习,并于2000年开始为特招运动员学生制定专门的班级编制,由体育系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
“体教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优秀体育人才已成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战略举措,在2004年2月召开的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讲话中指出:“体教结合工作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营造校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的可靠途径,是关系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华东理工大学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普通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功之路。不仅培养出了像帖亚娜这样的世界级运动员,也打造出了华东理工大学乒乓、女篮、武术等享誉上海市、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水平运动队。同时也为推动华东理工大学素质教育和营造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许多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都在积极探索普通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模式,大多数学校采用将运动员特招生分散到学校的各个学院或专业进行学习,由体育系负责运动员特招生的训练与管理的分块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往往会使运动员特招生面对普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同时难以协调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比赛时间的安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特招生较为系统的训练与比赛,也使得运动员特招生难以很好的去适应文化课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校早在1996年开始尝试将运动员特招生集中编制在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并根据运动员特招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2000年我校又在原有的运动员班的基础上将运动员班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统一划归于体育系管理,为此体育系成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运动员班)专业教研室,并引进了部分专业教师专职从事运动员班的专业教学。这种将运动员特招生的教学、训练、管理统一起来的培养模式,为促进我校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我校在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0年我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开始推行教学、训练、管理统一的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运作在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上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成果:
1、教学、训练、管理统一培养模式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符合运动员特招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因此可以极大地提升运动员特招生的文化课学习效果。我们认为大学生运动员的定位首先是大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无论他的运动成绩如何,最终毕业必须都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1998年开始我们针对运动员特招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和他们身心的发展特点,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我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原则:扎实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开拓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符合我校大学生运动员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在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教学、训练、管理统一培养模式为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水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高校特招运动员的目的就是为学校在高水平的竞赛中争得荣誉,促进广泛的交流,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因此,运动训练、竞赛是大学生运动员必须完成的任务。为了提高竞赛水平,就要为运动队提供必要的训练、竞赛时间。在教学、训练、管理统一的培养模式下能最优化地协调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竞赛的时间安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必要的训练、竞赛时间,并且能很好地协调因参加大型赛事、异地训练和竞赛所造成的学习与训练、竞赛的冲突。这为我校近些年来高水平运动队(如:乒乓、女篮、武术、田径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是我校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根本保证。
2000年-2004年培养优秀大学生运动员成果:(见附表)
3、教学、训练、管理统一培养模式能针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和社会有用之才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组织了包括专业课任课教师、班导师、运动队教练在内的研讨会,共同探讨和研究在这个统一模式下的对大学生运动员的教育和培养,形成了我们一套具体的培养和管理体制。我们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充满正气、活力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优良的道德品质,成长为合格的人才。新的模式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每一名学生具体在各方面的表现及其相对优势劣势所在,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成果是显著的:(1)在学生党建方面: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超过50%,目前在校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共17名,比例超过学生总数的13%,列全校第一名,并且党员学生中多人参加了校组织部主办的关于党建工作的课题研究。(2)在学生社会工作方面:我们培养了一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生会、学代会干部队伍,举办承办了多次面向本系和全校的活动,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我们的学生干部之中有两名同学曾先后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华东理工青年》主编等。(3)就业方面:我们对2000年以来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函电调查显示我系毕业生综合表现优良。在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适应工作的快慢程度等方面表现优良和令人满意的均超过87.5%。这说明用人单位在思想素质方面给予我系毕业生以充分肯定,绝大多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兢兢业业地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