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由老一辈学者田本娜先生率领的学术团队在国内教学论界有着良好影响和声誉。我校是国内最早倡导和发展学科教学论的高师院校之一,自1986年始陆续取得各学科教学法硕士学位授权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成立了学科教育研究中心。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本学科队伍主要开展了学科教育比较、高师课程设置与培养途径、教学哲学、文科课程综合与学科教学效率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卓著。
进入“十一五”,本学科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在张广君教授、王延文教授、王光明教授、宫作民教授、王志军教授、郭志明教授、靳莹教授、张筱玮教授等的带领下,本学科在教学论学科建设、教学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哲学、学科教学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等领域开展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承担了数十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省部级重点课题,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特别是关于教学哲学的理论研究、教学效率问题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中“媒体加工与呈现规律”的应用研究,独具特色,积淀日深,交流广泛并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近年来本学科共出版学术著作45部、教材(教学用书)66部,发表论文613篇,获省部级科研奖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07年初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并获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授权负责开办和建设“中国教学在线”大型学术网站,以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进一步在国家层次上整体推进学科发展水平。《数学教育学报》居于中国数学教育领域最高层次,该学术期刊的编委会不仅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均在列,而且还汇集了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一些著名数学教育专家。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学校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天津市普通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的有利平台,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在理论方面着重在“课程与教学哲学”领域内展开创新性研究,在实践方面则更加密切关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实际,正在通过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实践着“顶天立地”的学术追求和社会理想。
主要研究领域及特色简介
研究领域之一: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领域,主要涉及教学哲学与现代教学论理论基础研究、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等领域。教学哲学与现代教学论理论基础研究,一方面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教学论学科发展现状,特别是教学论基础理论的发展问题,对现有教学论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研究,并从教学本体论、教学价值论、教学认识论等不同的问题领域入手展开系统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通过与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开展新的学科交叉性的理论研究,以期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寻求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次上为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提供支撑与服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则紧紧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际特别是天津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探索课程和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深入教育实践,开展课程文化、综合课程的构建,以及创造教学、和谐教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估等方面的专题性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学术地位:
本研究领域属于基础研究性质的学术领域,在整个学科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由我校老一辈学者田本娜先生率领的学术团队以其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国内教学论界有着广泛影响和声誉。本学科带头人张广君教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教学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重视原创性以及国际视野与本土化相结合等问题,获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由于其在研究视野、教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创新性,教学哲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教学本体论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在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领域内,已逐渐形成了一支力量较为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正朝着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支撑的方向努力探索,同时其研究成果也不断从理论殿堂走向实践田野,本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教师参与了诸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实践研讨、教学方式变革的实验研究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大量的工作。
作用和意义:
基于时代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本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把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思想流派和当前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力的创新性高级人才。同时,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我国特别是天津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路、模式与方法,为天津市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广泛参与并推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国家和天津市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可望建立起探索教育理论、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学术骨干人才三位一体的学术发展机制和教育实践基地。
研究领域之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课程理论与教学原理如何指导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应用艺术,也涉及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涉及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原则与方法,也涉及学生的学习原则和方法;涉及基础教育课程的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任务,也涉及基础教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涉及基础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更涉及探讨基础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不仅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整合问题。本方向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关理论及方法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在课程与教学论和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
特色:
1)主要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际,从宏观上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
2)对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课程理论及流派作系统梳理和研究,从中观和微观上为我国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提供指导,并致力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体系,突出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推进我国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3) 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一般和区域性问题的整体化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术地位:
1)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域具有比较扎实的积累。借助于课程教学基本理论和学科教育的优势,“八五”、“九五”期间在中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高师课程设置与培养途径以及“十五”期间在文科课程综合设置等问题领域,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学术带头人王延文教授系全国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梯队成员有的在全国相关研究会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有的参与了新课程的研制和修订工作,有的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顾问,相关研究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关教师的课题植根于基础教育,对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3)本研究领域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性教育、创造性教学、课程理论流派、课程创新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4)我校主办的体现教师教育特色、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刊物《数学教育学报》,已经发展成为国内 本领域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及时反映中国数学教育研究最新动态和前沿水平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核心学术期刊。同时也为我校联系国内外学术同道、展示学术成就、扩大学术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作用和意义:
1)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创新,为建设国家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改革提供决策咨询。
2)推动国家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改革,参与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3)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背景、历史经验与教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服务。
研究领域之三: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其研究领域涉及学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学科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和实践操作,涉及学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也涉及学科教育的未来,注重学科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各学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科课程设置与整合、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等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在我国是最早倡导和发展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的高师院校之一,1986年即取得学科教学法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中文、数学、地理、化学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多名,他们都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领域的骨干力量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经过多年的积淀,本研究领域已形成较明显的发展特色,并已在国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特色:
1)通过各学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交流与融合,探讨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的深层规律,实现学科教育的理论创新;
2)突出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推进我国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通过学科课程统整研究,带动科学课程与综合社会课程研制与教材的开发;
3)通过学科教学行动与实验研究,切实推动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术地位:
1)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校就成立了学科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八五”期间探讨了学科比较教育研究问题,组织出版了《学科教育比较研究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九五”期间,研究了高师课程设置与培养途径问题;“十五”期间,集中探讨了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科教学效率问题。“十一五”期间,本研究领域将继续深化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联系,努力为基础教育服务。
2)在学科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学科教育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学科教育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获得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作为学术东道主我校成功举办全国学科教育学术交流会,举办国家级小学学科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学科教学论骨干教师培训等。
3)学术队伍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宫作民教授任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高师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主任、天津市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荣誉会长;高恒利教授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天津市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王光明教授系全国数学方法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师大等四所大学兼职研究员及教授,《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此外本方向成员有多位在各类考试、分析与评价中任专家、顾问,有的直接还参与了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研制与教材开发工作。
作用和意义:
1)实现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创新,为国家以及天津市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政策以及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建设提供决策咨询。
2)以数学、语文、地理、化学为核心,形成包括物理、思想政治、音乐、生物、体育、小学科学等学科教育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开展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原创性研究,探讨学科课程整合,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3)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背景、历史经验与教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服务。
本学科研究团队及科研成果详见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网:
http://59.67.75.245/office/kczx/skin/one/index.asp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