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张玉能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个人基本情况:
   张玉能,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市,
  求学经历:
   1954.9~1959.9,长沙市三中(明德中学)初中、高一。
   1959.9~1961.9,武汉市四十中学,高中。
   1961.9~1962.9,武汉市东西湖泾河农场小学,语文教师。
   1962.9~1967.9,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1967.11~1978.10,大冶冶炼厂子弟中学语文教师。
   1978.10~1981.10,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师从蒋孔阳教授,专攻西方美学。
   1981.10~1993.3,华中师大中文系讲师(1982)、副教授(1987)。
   1993.3~1995.12,华中师大美术系主任,教授(1994)。
   1995.12~1996.10,华中师大图书馆馆长。
   1996.10~1997.10,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师从安东尼·格拉夫教授。
  最后学历、学位:1981年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学位
  学术任职: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
  二、承担的主要课程:《美学原理》、《西方美学》、《西方文论》、《新实践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席勒美学》、《审美心理研究》。
  三、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1982—2008):
  1、[东德]贝格瑙:《德国古典美学》,张玉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文汇读书周报》1989年3月25日摘要介绍。
  2、《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文艺研究》1995年第2期,黄念然《审美王国探秘》评介,《书城杂志》1995年第2期朱立元《读<审美王国探秘>》评介,《武汉晚报》1994年1月25日“新书架”:“我国第一部席勒专论出版”,《中国文化报》1994年2月2日“文化短波”:“我国论席勒专著出版”。《湖北日报》1994年2月13日,立正《填补空白,打开宝库——评张玉能的<审美王国探秘>》。《长江日报》1994年3月17日“新书架”:《审美王国探秘》出版。《人民日报》1994年7月1日“大地书讯”。《文艺报》1994年11月19日蒋孔阳《读<审美王国探秘>》。刘纲纪《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专段评介。
  3、《秀美与尊严——席勒美学与艺术文集》,张玉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8月,字数 31.5万。
  4、《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字数 24.7万。
  5、《美学要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二次印刷,字数 21万。
  6、《西方文论思潮》,武汉出版社, 1999年10月,字数 36万。
  7、《美学理论》(张玉能,陆阳合著),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7年3月,字数 22.8万字。
  8、《西方美学通史》第4卷(曹俊峰、张玉能、朱立元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11月,字数 62.2万。
  9、《西方美学通史》第5卷(张玉能、陆扬、 张德兴 、朱立元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字数 62.1万。
  10、《西方美学思潮》,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字数38万。
  11、《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字数:29.3万。
  12、《新实践美学论》(张玉能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字数:39万。
  13、《赫尔德美学文选》,张玉能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字数:14万。
  14、《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张玉能主编。
  15、《美学教程》(第2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张玉能主编。
  16、[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7月,字数:23.9万字。
  论文:
  (1982-2003年,103篇)
  1、《浅论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复旦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
  2、《试论“实践-精神的”把握方式》,《马列文论研究》第1辑,1983年。
  3、《虚幻而神奇的审美王国》,《美育》1984年第5期,湖南人民出版社。
  4、《艺术形式美的本质在表现的自由》,《美学与艺术评论》第1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
  5、《再论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学术月刊》1985年第3期。江西文联编《文艺新方法论》一书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5年第5期,《美学》1985年第4期。
  6、《评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论述》,《荆州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85年第12期。
  7、《试论心理学方法在美学和文艺学中的运用》,《文艺研究》198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6年第2期,《美学文摘》第6辑,钱谷融、鲁枢元《文艺心理学教程》视该文为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倾向的代表,见该书第28页。
  8、《从心理学看文艺问题》,《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
  9、《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批评》,《马列文论研究》第7期,1985年10月。
  10、《试论审美心理动力结构》,《学术月刊》198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6年第3期,《光明日报》1997年11月11日童庆炳《世纪之交: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的重新审视》认为该文“比较有见解和学术质量”。
  11、《试论审美过程中的意志活动》,《文艺研究》1986年4期,《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6期摘要,引起争论:《文艺研究》1987年第2期王长安《审美与意志之思考》提出商榷,《文艺研究》1987年第7期周本成《林黛玉听戏及其他》和1988年第5期曾永成《对传统美学观的一次冲击》表示赞同。
  12、《论蔡元培和席勒美育思想之关系》,《中西美学艺术比较》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席勒的崇高论》,《美学与艺术评论》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杨成寅主编《美学范畴概论》第13章崇高引述,浙江美院出版社,1991年。
  14、《席勒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荆州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
  15、《艺术本体与艺术形式》,《江汉论坛》1987年第4期。
  16、席勒《论激情》,《外国美学》第3辑,商务印书馆,1986年。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新成果》,《文艺研究》198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87年第10期。
  18、《文艺的发展与人类历史进程》,《华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29、《形象思维三题》,《云梦学刊》1987年第4期。
  20、《文学类型与文学主体》,《荆州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21、《由两本文学心理学教材引发的思索》,《文艺研究》1989年第3期。
  22、《论席勒美学》,《席勒与中国》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
  23、《秀美与尊严——人类自我生成的中介》,《外国美学》第7辑,商务印书馆,1989年。
  24、《美与自由》,《华中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文学年鉴1991-1992》美学研究综述摘要介绍该文观点。
  25、《席勒的戏剧美学思想》,《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3期。
  26、《必须澄清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荆州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
  27、《中国当代美学》第6章“审美经验的描述和探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该书获“光明杯”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1991)。
  28、《对文学中“向内转”的反思》,《人民日报》1991年1月3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第1期。
  29、《席勒论文艺发展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益阳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30、《审美意志的功能剖析》,《文艺研究》1991年第5期,《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文论信息”摘要。
  31、《“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透视》,《文艺报》1992年2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3期。
  32、《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华中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2年第5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4期。《哲学年鉴1993年卷》评述摘要。
  33、《文艺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34、《悲剧性探本》,《外国美学》第8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
  35、《创造美学的建构与发展》,《当代中国美学新学派——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36、《当代文学与传统审美心理》,《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文学世界》1993年第1期摘转。
  37、《通俗文学的审美定位》,《通俗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38、《周易美学》,《文艺研究》1993年第5期。
  39、《中国特色与文艺学建构》,《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2期。
  40、《审美与生命》,《美学与艺术评论》第4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41、《坚持实践观点,发展中国美学》,《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4年第11期。
  42、《反映论、创造论与文艺学建构》,《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11期。
  43、《美学的中国特色在哪里》,《华中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5年第6期。
  44、《评所谓的“后实践美学”》,《云梦学刊》1995年第1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4期。
  45、《席勒关于美的几个命题的辨析》,《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
  46、《论席勒的喜剧理论》,《文艺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剧研究》1995年第9期。
  47、《“席勒式”就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高师函授学刊》1994年第5期。
  48、《美感活动是怎么回事?》,《美与时代》1995年第3期。
  49、《席勒诗歌的美学价值 》, 《武汉教院学报 》 1995.4(高校文科学报文摘 1996.1)
  50、《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华中师大学报》 1996.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6.5)
  51、《曼海姆的古代艺术珍品陈列室(译文)》,《文艺研究》 1996.3
  52、《科学技术与德国古典美学》,《荆州师专学报》 1997.1
  53、《自然美与自由》,《云梦学刊》 1997.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7.5)
  54、《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 ,《华中师大学报》, 1997.5(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研究》1998.1)
  55、《展望21世纪中国美学》,《武汉教院学报》, 1998.1(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4)
  56、《试论德国古典美学的特征》,《外国美学》,商务印书馆1998.10第15辑
  57、《皮萨列夫的现实主义与“美学的毁灭”》,《华中师大学报》, 1999.3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5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9.7)
  58、《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南方文坛》, 1999.6
  59、《赫尔德与德国启蒙主义美学》,《武汉教院学报》, 2000.1
  60、《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云梦学刊》, 2000.2(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0.6)
  61、《蒋孔阳美学体系的动态立体构成》,《武汉教院学报》, 2000.5(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1)
  62、《语文美育与素质教育》,《中学语文》, 2000.1
  63、《实践的结构与美的特征》,《华中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年第5期。《中国美学年鉴2001》“美学论文摘要”摘登。
  64、《重树实践美学话语的威信》,《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年第7期。
  65、《形式美的生成》,《云梦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0期。
  66、《形式美的基本特点》,《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8期。
  67、《在后现代语境下拓展实践美学》,《广西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
  68、《巴罗克艺术的美学观》,《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9、《实践的双向对象化与审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4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4.
  70、《审美人类学与人生论美学的统一》,《东方丛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1年第10期
  71、《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华中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年第5期。
  72、《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年第2期
  73、《非主流或边缘化:美学深化的必由之路》,《湛江师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4、《从实践美学话语的生成看其生命力》,《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第5期存目。
  75、《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6、《新实践美学与实践观点》,《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77、《蒋孔阳美学体系》,《美学与艺术评论》第6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78、《走向澄明境界的审美理论》,《文艺报》2002年8月3日的第2版。
  79、《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同步》,《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美学年鉴2002》“美学论文摘要”摘登。
  80、《美学分析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年第10期。
  81、《<论美书简>中席勒的审美人类学观点》,《广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4期。
  82、《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巡礼》,《美术学研究》论丛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
  8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审美人类学思想》,《吉首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84、《让审美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澄明之境》,《云梦学刊》2003年第1期。
  85、《实践的自由与美的范畴》,《华中师大学报》2003年第1期。
  86、《席勒论艺术的人类学根源》。《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6期。
  87、《实践的过程与审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6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
  88、《论美的人类学性质》,《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89、《艺术圣经——巨匠眼中的缪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9月,其中收录张玉能译席勒的《曼海姆的古代艺术珍品陈列室》。
  90、《西方美学关于艺术本质的三部曲——艺术本质论:从自然本体论美学到认识论美学》(上)(下),《吉首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3期。
  91、《作文之美在自由创造中》,《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3年第7期。
  92、《西方文论的发展及其规侓》,《周口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93、《席勒论艺术与人性的异型同构》,《华中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
  94、《席勒的艺术本质论》,《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95.《实践创造的自由与美和审美》,《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96.《时代需要这样的国学读本——评王先霈<国学举要·文卷>》,《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97、《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98、《席勒论悲剧和喜剧的人类学功能》,《文学前沿》第7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
  99、《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00、《对一种人生境况的不同感悟——推荐苏童的<五月回家>》,《作家》2003年第9期。
  101.《席勒论美的范畴体系与人的自我生成异型同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02.《席勒论美的批判功能》,《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第10期。
  103.《席勒论悲剧和喜剧》,《文学前沿》第7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
  2004年(9篇)
  1、《席勒论审美形式的人类学功能》,《云梦学刊》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2、《世纪之交审美文化的反思》,《粤海风》2004年第3期。
  3、《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4、《主体间性是后实践美学的陷阱——与杨春时教授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学术卡片”摘录。
  5、《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学术月刊》2004年第7期。
  6、《汉语话语实践的意象性与信息时代的文学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7、《论艺术起源的游戏和模仿中介》,《江汉论坛》2004年第9期。
  8、《实践美学是不该这样去理解的——与章辉博士商榷》,《河北学刊》2004年第6期。
  9、《康德的美学范畴体系》,《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2005年(23篇)
  1.《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蒋孔阳晚年美学思想的发展》,《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
  3.《实践美学与现代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4期。
  4.《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下)》,《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7期。)
  6. 《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下)》,《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7期。)
  7.《理性化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8.《评“主体间性”美学——兼答杨春时先生》。《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9.《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8期)。
  10.《试论20世纪美学的人类本体论转向》,《上海文化》2005年第3期。
  11.《席勒的美学思想》,《文景》2005年第6期。
  12.《席勒美学的当代价值》,《文艺报》2005年4月26日。
  13.《比较视野中的实践美学更有生命力——与章辉博士商榷》,《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4.《以“美”来建造自由的殿堂》,《社会科学报》2005年5月26日第6版“人物”。
  15.《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6.《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7.《席勒对中国当代美学的价值》,《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8.《论“人的自然化”与审美》,《福建论坛》2005年第8期。
  19.《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0.《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论点摘编”摘录。
  21.《汉字的意象性与文学性的视象化》,《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第167页,“学术卡片”。
  22.《以“美在关系”为中心的狄德罗美学思想体系》,《云梦学刊》2005年第6期。
  23.《主体间性与文学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006年(26篇)
  1.《谢林的美学范畴体系》,《上海文化》2006年第1期。
  2. 《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第160-161页,“论点摘编”摘录。
  3. 《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本质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
  4.《费尔巴哈的现实主义美学》,《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新实践美学的告别——答章辉博士》,《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7.《主体间性与文学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8.《实践美学与审美个体性》,《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9.《实践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云梦学刊》2006年第2期。
  10.《当前文艺学的方法论思考》,《文艺报》2006年3月30日第7版“文艺争鸣”。
  11.《也论美学的学科定位》,《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2.《论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3.《赫尔德论雕塑》,《审美文化丛刊》第4期/2005号,新华出版社,2005年123月,北京。
  14.《审美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与时代》2006年5月下。
  15.《学术必须在批评与争鸣中发展——评<汕头大学学报>“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6.《也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7.《有益的探索,深广的开拓——评<中国艺术思维史>》,《艺术学——艺术学科:读解与构建》第2卷,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
  18.《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西北师大学报》200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6年8月7日学术版“论点摘编”摘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9.《人的本质力量与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0.《论文化批评对审美现代性的反思》,《上海文化》2006年第4期。
  21.《论美的客体性和客观性》,《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2.《实践美学将放射出新的光辉》,苏州大学美学研究所编,朱志荣主编《中国美学研究》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5月。
  23.《劳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兼与汪济生同志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4.《自然美与实践的自由》,《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
  25.《自由的叙事构建独特的意象世界》,《文学教育》2006年第9期(上)。
  26.《后现代主义与毛泽东美学思想》,《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007年(20篇)
  1、《新实践美学的创新探索》,《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劳动与人——兼与汪济生先生商榷》,《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3期。
  3、《身体美学与人的全面发展》,《上海文化》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第163页“论点摘编”摘录450字。
  4.《新实践美学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赫尔德美学文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人的自身生产与身体美学的建立》,《吉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7.《弗洛伊德对深层审美心理学的贡献》,《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8.《蒋孔阳是实践美学的创新者——对章辉博士的评论的反批评》,《汕头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美学思潮》,《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0.《新时期蒋孔阳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上海文化》2007年第4期。
  11.《审美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旅游》第四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3.《大众媒介、话语实践与文学生产》,《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14.《话语生产与实践美学》,《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5.《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关于本雅明的Aura一词中译的思索》,《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
  17.《中国民族审美传统与艺术功能模式》,《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8.《西方美的发展轨迹》,《文景》2007年第11期。
   19.《新时期美学研究问题域的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008年(22篇)
  1、《话语实践与美和审美》,《湖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张玉能主编《美学教程》(第二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3、《德国古典美学使西方美学不断完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4、《新康德主义对审美现代性的探索》,《上海文化》2008年第2期。
  5、《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19—20世纪之交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吉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6、《新康德主义的符号哲学与文学思想》,《吉首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7、《新康德主义的文学价值论》,《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论不同类型实践与美和审美的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9、《新康德主义的价值哲学与文学思想》,《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0、《符号形式的创造与符号诗学》,《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1、《新实践美学与“艺术终结”》,《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
   12、《德国早期现象学对审美现代性的探索》,《上海文化》2008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9年第2期。)
   13、《实践美学与审美精神性》,《福建论坛》2008年第8期。
   14、《话语生产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6月。
  15、《新实践美学的语言论维度》,《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张玉能,第二作者张弓)
  16、《论话语生产的类型转换与艺术的“终结”》,《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5期。
  17、《解构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张弓)
  18、《论不同类型实践与美和审美的关系》,《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全文摘录。
  19、《“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诗学与西方美学传统》,《学术月刊》2008年第10期。
  20、《何为艺术学?》,《上海文化》2008年第6期。
  21、《现象学的意向性对象与文学思想》,《吉首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2、《德国古典美学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美学与艺术研究》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四、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1991-1999,参与蒋孔阳总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西方美学通史》(7卷本)(KL51024),任第4、5卷负责人。
  2、1998~2003,承担留学归国人员科研项目《奥地利造型艺术简史》。(教外司留[1997]832号)。1.2万元。
  3、2001~2005,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范畴体系》(01BZX044)。已结项,最终成果为《新实践美学论》。5万元。
  4、2001~2005,承担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审美与精神文明建设》。0.5万元。
  5、2001~2005,参加广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审美人类学研究》(王杰主持),张玉能的成果为《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总经费7万元,张玉能支配1万元。
  6、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史》(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曹卫东主持)(项目批准号:05JJD750.11-44207)。总经费20万元,张玉能支配2万元。
  7、2005-2006年度华中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反思-实践教学模式初探》。已结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0.5万元。
  8、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06JA75011—44015)。5万元。
  五、获得的省部级奖励:
  1、《美学的中国特色在哪里》,张玉能,论文,获第一届湖北省文艺理论论文评奖三等奖,1996年。
  2、《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张玉能,论文,获第二届湖北省文艺理论论文评奖二等奖,1999年。
  3、《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由张玉能主持并参编专著,获上海市1999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获2002年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张玉能,论文,获第三届湖北省文艺理论论文评奖三等奖,2002年。
  5、《西方文论思潮》获第13届全国城市优秀图书奖二等奖,2002年。
  6、2003年10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所指导2001届硕士研究生刘水平的学位论文《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
  7.张玉能任第一副主编,参编2章共5.5万字的《美学》(王杰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6月版),获2003年度广西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12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奖状)。
  8、2005年12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所指导2001届博士研究生李显杰的学位论文《镜像“话语”——电影修辞学研究》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9、《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美学原则》获湖北省第五届(2003—2004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12月公布)。
  10、《世纪之交审美文化的反思》(《粤海风》2004年第3期)获湖北省第四届文艺理论论文奖三等奖,2005年12月。
  11、《文化批评对审美现代性的反思》获湖北省第五届文艺理论论文二等奖,2007年12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