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土壤学》部分
一、大纲性质
土壤学是林学、环境学、生态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林业基础知识综合中的一部分。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的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构造特征及分布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腐殖质的组分及特点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生物的类型,重点掌握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
第四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和划分,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
土壤孔隙度、比重、容重: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及关系
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水势的概念,pF曲线及其意义,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
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以及和大气交换的过程
土壤的热量状况
第六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成土因素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和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剖面、发生层和土体构型的概念
第七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和类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良
土壤的交换性: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类型、胶体带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的概念、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的缓冲性的概念、为什么土壤具有缓冲性
第八章 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养分的来源
土壤中氮的形态、有效性、氮素循环
土壤中磷的形态、有效性、磷素循环
土壤中钾的形态、有效性、钾素循环
第九章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土壤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我国不同时期分类制的特点,重点是1995年系统分类方案的特点
土壤的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剖面构型、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
第十章 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准备工作
土壤调查方法和野外工作程序
土壤调查的内业工作和分析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关土壤的具体问题。对土壤学的一些前沿问题有一定了解。
四、试卷结构
(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0~20%;
(二)填空题:占总分10%。
(三)简 答:占总分的50%;
(四)综合论述:占总分的20~30%;
总分75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90分钟。
六、主要参考书
《土壤学》 黄昌勇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5月
二、《森林生态学》部分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森林保护、环境科学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基础,也是报考林学学科、理学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的,适用于报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储存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产率。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森林经营对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力维持的生态学基础和必要的人为干预措施。
第四章 太阳辐射
树种的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森林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的理论基础和途径;光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 温度因子
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气候相似性原则在树木引种中的应用;温度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 水分因子
森林对降水及其分配的影响,森林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中作用。
第七章 土壤因子
森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森林土壤的肥力及其维持;不同特征的地形地貌下影响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主导因子。
第八章 大气因子
大气及其存在问题与森林的关系。
第九章 火因子
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防火的生物措施。
第十章 森林种群
种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及其林分种群调节;种群的生态对策。
第十一章 森林群落
森林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森林群落中的种群关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十二章 生态演替
森林群落的发生和发育;森林群落的演替原因和类型;演替原理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
植被分类的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的系统;中国森林立地分类。
第十四章 全球森林地理分布
森林分布的三相地带性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中国主要地带性森林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森林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与过程特征、基本功能;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的生态关系;掌握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了解森林植被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和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应具有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综合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现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水平。
四.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约占总分的20%)
简答(约占总分的30%)
综合论述(约占总分的50%,其中包含约20%的当代社会生态热点问题。)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三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
李景文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生态学》.1994 (第二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