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中国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2010年,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30周年暨其前身商科成立92周年。30年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经国是、济民生、宏教泽、系侨情”的宗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粤港澳台的经济融合、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努力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始有暨南,便有商科
1918年,办学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应南洋华侨的需要,开设商科。商科因适应海外学子的需要而入学者众,更兼重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具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凭借“暨南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早在上海办学时期,暨南商科不仅已是学校的“龙头”学科,在上海的著名高校中亦声名鹊起。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王亚南、陈彪如等曾先后执教于暨南。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海外生源,造就了暨南商科“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翌年,在兼任重建后暨大第一任校长陶铸的支持下,恢复设立经济系(经济学院前身)。经济系汇集了蔡馥生、赵元浩、黄德鸿、张元元等一批有名望和影响的学者,成为当时华南地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镇。经过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经济系从经济专业扩大到政经、工经、商经、外贸、会计等5个专业,为后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思潮的冲击,暨南大学于1970年被迫停办,经济系合并到中山大学。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1980年,经济学院成立,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经济学院之一,第一任院长为蔡馥生教授。
30年来,暨大经济学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地缘优势和侨校特色,遵循“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不断成长壮大,迎来了办学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
1980年,经济学院获得全国首批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成为华南地区该专业第一个硕士点。产业经济学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6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学科。经济学院1999年经批准设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国民经济学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际贸易学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财政学、数量经济学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经济学院迈入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期。2003年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2004年在教育部评估中暨大应用经济学位居全国第12位;2005年经济学院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统计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财税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等6个教学系所,8个本科专业和方向,16个硕士点和12个博士点,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研究与咨询机构(其中金融研究所、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学院与产业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了《产经评论》杂志。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学院已经成长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异、学术交流广泛、社会服务成效突出,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优势日益凸显,在华南地区领先、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学院。
二、教泽四海,作育英才
(一)学科布局
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学院已形成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交叉融合的高层次学科群系,具有完善的高规格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公司金融与投资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士点覆盖了所有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本科教育共设有经济学(另设投资经济方向)、金融学(另设保险方向)、统计学(另设精算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和财政学等8个专业(方向)。
(二)师资力量
30年来,经济学院通过吸引海外留学生、引进博士和教授等高级人才、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及赴境外深造等途径,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为主的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8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19人,占15%;36-45岁61人,占48%;两者合计占6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占全部教学科研人员的71%;留学归国人员10人。在职称结构上,现有教授34人,副教授56人,讲师38人。另外,学院敦聘了海内外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5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加强,现有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48人;校外兼职博导12人。
近年来,经济学院产生了珠江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3名,有8位教师被评为全国或南粤优秀教师,“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省级培养对象4名,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名。
(三)教学体系
经济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规模、结构和质量协调发展,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利用众多优势学科的宽广平台,建立“宽口径,厚基础,强实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内外学生因材施教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经济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努力适应海内外的需要,对两类学生实行分类培养。明确外招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应用为主”;内招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经济学院的课程设置突出“侨”字特色,日益与国际接轨,采用双语授课的课程逐年增多,还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通过进入国际学院实行全英语教学。重视基础理论的系统训练,全院的研究生统一开设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经济学院拥有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三个省级名牌专业,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等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批教育部经济学类特色专业。
近10年来,经济学院在教改研究项目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项目3 项,国务院侨办新世纪华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项。这些教改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人才培养
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经济学院已经形成以本科生为基础、以研究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多人,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746人(其中境外生927人),硕士生1118人(其中境外生109人),博士生175人(境外生43人)。
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的博士生获邀出席在德国林岛举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会。近五年来,我院有20余名学生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获得全国挑战杯学术作品与创业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经济系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获得共青团广东省委等单位的多次表彰。经济学系本科生的《广州本田汽车的经营模式》获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论文入选2003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作者成为该届年会唯一参会的本科生代表。
高质量的人才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近年来我院学生就业门路广阔,社会需求强劲。平均毕业生供需比例在1:2左右,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居学校前列,历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均在90%以上,部分专业达到100%。社会对经济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较高,以国贸专业为例,据社会认同度问卷调查,评价为满意的占比达88.24 %。
(五)社会实践
学院建有经济学科综合实验室,既用于实验教学,又为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丰富的数据库。学院目前建有主要教学实习基地8个,其中境外实习基地2个(香港讯汇集团和美国友邦保险香港公司),这些实习基地对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课外科研创新项目和创业竞赛,形成师生互动的科研育人渠道和机制。学院频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支持学生社团的科技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每年一届的“经济节”之“股市仿真”大赛,吸引了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参与。
积极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和学术交流。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每年遴选本科生和研究生到海外姊妹学校学习;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与昆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2009年广东云南两省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并结成了姊妹学院。经济学院还主办了“2009年两岸三地大学生经济管理热点问题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7所高校的学子参加了论坛。
三、科研创新,服务社会
(一)科研发展
暨南大学经济学科在产业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区域经济、国际经济与港澳台经济、经济社会统计等研究领域富有特色和较强的实力。近年来,在科研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好成果的战略指引下,学院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1.承担科研项目数量增多、档次提高。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研究项目309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6项,教育部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招标项目等省部委级项目120项。
经济学科在承担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上实现了突破。《应对国际资源环境变化挑战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政府规制视角》(2009)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2008)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2007)、《后危机时代全球分工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009)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和《广东信息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2005-2009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369篇,其中国内权威期刊论文64篇,CSSCI论文566篇。2001-2009年,学院教师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4篇,其中被SSCI收录11篇、SCI收录16篇、EI收录6篇。
3.出版专著105 部。近年来,经济学科出版了“产业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小企业研究系列丛书”和“暨南经济学文库系列丛书”等学术专著。
4.获奖成果硕果累累。2002 年以来,学院教师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材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 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优秀成果奖4项,澳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2009年度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最佳论文奖1项。
(二)服务社会
经济学院通过承担科研和咨询项目、参政议政,为政府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院有多位教师担任广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财经顾问、各级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和特约研究员。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提出的许多对策建议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乃至被政府决策所采纳。在服务社会方面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和成果有:《广东省工业竞争力研究总报告》、《东亚工业化的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加快发展广东股份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建立粤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与广东对策研究》、《促进粤澳保持长期繁荣稳定规划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与加工贸易升级研究》、《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与公益事业发展》、《我国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广东省地方税收收入与GDP的相关性分析》、《市场准入、制度设计与风险防范——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开禁与发展研究》、《我国最低工资调查方法与统计测算模型研究》、《乘数效应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辅助信息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模型与方法研究》等。
四、四海同心,情系暨南
(一)学术交流
学院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与海外及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友好往来,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经济学院参与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12项,并与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经济学部、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等境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知名教授、学者来院讲学和访学。近5年来,经济学院主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赴境外讲学、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140余场次,其中外国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87人次。
学院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为博士生和硕士生讲授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并捐资设立暨南大学黄有光经济学研究奖学金。
(二)情系暨南
众多经济学院校友秉承“忠信笃敬”的校训,努力报效祖国、造福桑梓,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和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些杰出校友在建功立业后不忘回馈母校和回馈社会。2009年,经济学院校友、暨南大学校董、中惠熙元集团董事长兼CEO叶惠全先生慷慨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将经济学院大楼修缮一新。
五、展望未来,再展宏图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世界经济巨创未平、云波诡谲,中国经济也正面临着转型的阵痛,这都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暨南大学作为中国办学历史最长和规模最大的侨校,虽然三起三落、数度播迁,却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辍,顽强的生命力埋藏在其校名的深邃含义之中——“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见《尚书·禹贡》)。这所肩负着向海外赤子弘扬中华文明神圣使命的大学,其艰难曲折、愈挫愈奋的形象,不正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一个缩影吗?!
值此经济学院而立之年,我们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决心不辱使命,在更高的起点上再展宏图。经济学院将继续卧薪尝胆、日求精进,以培育英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责任,全力朝着研究创新型学院的目标迈进,为弘扬暨南精神、建设一流学院、尽早实现“侨校+名校”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