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于2000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十五”期间重点学科,是全省唯一的一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
(一)学科队伍。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1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1%,学缘结构比例达到56%,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81%。在高级职称教师中,有博导1名,有硕导7人。
(二)科学研究。作为全省唯一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硕士学科点,许多科研成果已开始为我省的生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已完成的主要课题: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法治问题研究、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对策研究、我国矿产资源强制性法律保护研究、西部森林环境建设的总体结构与立法建议等等。有国家重大合作项目:与国家林业局合作研究项目《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野生动物产权保护制度研究》、《野生动物及产品拍卖和狩猎限额听证制度研究》。
从2001年到2006年,学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9项,厅局级和其他项目9项。学科主编教材10部,参编教材6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40余篇。
(三)人才培养。本学科从 199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在稳定本科生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现已招收七届研究生,已经毕业硕士生 113 人,在校硕士研究生72人。研究生毕业答辩成绩优秀率达到3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100%。本科毕业生累计为1000余人(其中专科生400余人)。在校本科生人数为近500人,毕业生质量在省内名列前茅。
(四)学术交流。学科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每年不定期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讲学。五年内,我们承办了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二次。2001年3月,贾竞波教授参加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二届亚欧林业持续管理人员交流项目协调组会议。2001年10月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野生动物调查及研究专题研习会。2004年,学科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杨良宜教授来学校讲座。
(五)环境与条件。本学科有二间学科办公室,一个学科资料室,学科专用的电子阅览室和法学多功能实验室。有法学图书2669册、法学期刊42种,法学报纸6种,文摘期刊、复印报刊资料11种,国家级、省级综合性社科期刊和重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5种。
(六)建设成果效益及标志性成果
1、学科梯队建设成效显著,结构合理。学科建设之初,没有博士学位获得者,硕士学位获得者仅有2名。经过重点建设,师资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大幅提高,有博士和在读博士8人,硕士10人。学科建设成了学缘结构合理,队伍年轻化,科研创新能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的师资队伍。
2、学科方向稳定,特色鲜明,处在国内领先的位置。本学科有中国自然资源法学、中国环境保护法学、环境行政法学和生态法学四个研究方向。在自然资源和生态法学研究方向中逐渐形成了森林资源保护法学研究、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学研究、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立法研究、俄罗斯森林法研究四大特色,处在国内领先的地位。
3、学科地位提高、社会知名度提高,学科带头人王跃先教授多次参与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参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代表学科进入了国家立法层面,在自然资源立法方面有较大影响。
4、高层次课题突破性增加。重点建设之初,学科没有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也很少。2001年重点建设之后,既有国务院部委的多项课题,又有中国法学会课题,国家哲学社会基金课题,还有省哲学社会基金、省科技厅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