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081406
一、培养目标
应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二、学习年限
国家任务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两年到四年,其中课程学习约为三个学期,阅读专业文献并准备研究开题工作。一学期(半年)毕业论文,包括试验、计算、撰写论文两学期(一年)。
三、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地下结构理论及应用
|
地下结构(隧道、地铁)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各种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规划技术,施工技术,环控技术
|
桥梁结构振动及其抗震
|
桥梁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评估,各种新型阻尼器的开发与研制
|
桥梁工程检测与加固
|
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对桥梁运营的影响,桥梁检测与加固的新技术
|
隧道结构与设计理论研究
|
黄土隧道结构的受力性状研究,隧道设计理论研究
|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见桥梁与隧道工程课程设置初稿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关心研究生的培养,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生并重,注意研究生的培养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中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工厂或企业进行。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采取“进校不离岗”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及科学研究,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六、中期考核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促进多数,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七、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系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调研、确定论文题目,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提交导师,通过院(系)组织的开题答辩后,方可进入科学研究及论文阶段。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八、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导师应鼓励研究生自觉、主动性开展,为其创造环境。
九、科学研究及论文
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原则上按开题报告中设计的方案进行,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不少于10个月,在此期间,研究生应在院(系)、学科会议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生部不定期的组织考核。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同意,方可按有关规定程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