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从2006年的3所高校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到2007年扩大到17所,再到2008年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经在中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出台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绝不是简单的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研究生管理体制的根本变化,涉及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导师管理等各个方面,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重在体制变化
研究生收费制度不再“一考定三年”
正在考研的朋友们,你还在为高额的学费一筹莫展吗?你还在准备为“公费”名额争得“头破血流”吗?现在大可不必了!从2008级起,凡被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录取的研究生均需按照学校要求缴纳学费。同时,学校设立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基本奖助金”,给予在学习成绩、科研活动中表现较优秀的研究生,而且覆盖面很广,总体上达到了80%%,博士研究生更是一年最多可拿到3万奖助金。
作为这一制度的直接受影响者,收费制度改革的举措一经传出,就引起了报考学生的极大关注。正在复习备考人民大学研究生的小吴说:“我只知道学校在改革,但具体改了什么,没太注意。只知道考上的研究生都要交学费了,公费名额没有了,但是增加了好多种奖助金。”
公费生没有了,每名考上的学生都要交学费,这不是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吗?和小吴一样报考人民大学的小刘告诉记者说:“其实也未必。之前虽然有公费自费之分,但由于公费名额有限,大部分同学还是需要花钱交学费的。现在好了,奖助金的覆盖面很广,而且每年评一次,只要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这比以前靠一次入学时的成绩来决定是否公费更有说服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小刘这样看法的考生占了绝大多数。
另外,绝大部分在校研究生对这种奖助金制度也表示了欢迎。“考研时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考出的成绩并不能跟自身的能力画等号。这种奖助金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挑战、有目标,学习也更有动力。可惜我们赶上了公费自费‘双轨制’的末班车,享受不了这种待遇了。”在读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小万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
收费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同,而作为方案的制定者,校方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告诉记者:“旧的研究生培养收费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往都是凭学生入学时的考试成绩来确定公费和自费。这种‘一考定三年’的做法,缺乏对学生入学后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而建立具有激励功能的基本奖助金制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科研等表现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奖助金制度也是优化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打破“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模式
众所周知,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端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博士生入校后,开始找不到方向。有的忙于各种实习、讲课,有的忙于将来的工作而四处奔波,很难净下心来做研究。这不但不利于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极大浪费。在读一年级博士研究生小赵说:“入学后,感到有些迷茫,导师也不太管我们。对三年后,自己能有什么样的成果心里没底。”
这种迷茫的感觉有一定的代表性。人民大学的领导层,及时发现了这一不良苗头,开始积极完善现行的培养方案。“我校在现行的博士生教育中,学生应该学哪些,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在学校的综合课考试中,也不知道该考哪些内容,导致考试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开始推行建立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吴晓求说。
据了解,作为研究生院近两年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2006年底研究生院正式启动了“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建设工程,这是以各博士点学科为基础平台,由责任教授牵头,整合学科全体教师学术力量,本着“主流、经典、前沿”的甄选原则建立起来的学科专业精品文献集。每个博士点学科甄选主流经典文献20篇以上,同时选出经典著作8部以上,预计全校所有100个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集将在2008年7月全部完成,历时两年,届时人民大学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集将达到100卷200余册。
“建立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是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项开创性工作。该制度建立后,我们将对学科专业主文献的学习作为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主要内容,真正发挥学科综合考试作为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的淘汰功效。”吴晓求指着旁边书柜里几排整齐的书籍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是分四个阶段逐步推进的,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特色理工学科全面、完整、动态的主文献阅读制度和经典参考文献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