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法语专业建立于1972年,是全国理工院校中创办最早的法语专业。迄今已招收本科生17届,毕业300余人;招收硕士研究生6届,毕业7人。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已形成一支以佘协斌教授、张森宽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日趋合理的学术梯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适用面广的法语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语言理论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法语科技词汇;对法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有较广泛的了解;具有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进行基本操作;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主要课程有:基础法语、法语口语、法语视听说、高级法语、法语写作、翻译、法语报刊选读、第二外语、法国社会与文化、法国文学、经贸法语、科技法语等课程。毕业生能从事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的翻译、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得到法国驻华大使馆和驻武汉领事馆的大力资助,历任驻华大使和领事都要访问我院法语专业并与法语系师生进化文化交流,并给与一定的资助。
本专业与英语专业于1996年共同申报成功“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点(现更名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并于1998年开始招生。中法语言文化对比是本学科在长期的法语教学与研究中逐步形成的核心研究方向。主要以研究汉法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主旨,以提高法语教学质量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主要运用文化学、社会学、交际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和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探索汉法两种语言在文化传统与特色、民族心理与习俗之间的关系。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该学科在长期的科研、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形成的富有成果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中法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译品的介绍、评析与比较,侧重从文化差异、文艺学、美学、语言学等角度全方位阐述文学翻译理论体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法汉互译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