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属于工学门类,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本学科以研究信号与信息的处理为主体,包含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应用等环节中的信号与信息的处理,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与国防的各个领域。本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学科领域内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20余名,学术带头人向敬成教授。本学科总体上处于该领域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方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学科拥有较先进的设备与实验条件,随着“211”工程的建设,科研实验条件将不断改善。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以及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研究方向
1.雷达信号处理; 2.高速信号处理及实时信号处理;
3.遥测与遥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 4.自适应信号处理及智能天线技术;
5.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 6.图像传输与处理;
7.数字视频技术与HDTV; 8.音频技术
9.专用集成电路(ASIC)与SOC设计、研究 10.微弱信号检测与估计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半至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硕士生学习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8学分,其中所有公共基础课必修(皆为校统考课程),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非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
学位课可替代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可替代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3门,但不计学分。
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