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一、水处理与机械分离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1、废水处理理论、工艺与设备研究;2、多相旋流分离理论与技术研究;3、浓缩与过滤理论与技术研究;4、污染物扩散理论与技术研究。
学科带头人徐继润教授为美国纽约州科学院会员,已负责并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各一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EI、ISTP收录。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部省、市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
二、声源识别与噪声优化控制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环境噪声治理为目标,以常见声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声源识别方法、声源发声机理
与噪声控制技术。声源识别是环境噪声控制工作的关键一步。本研究方向将传统声源识别技术与现代声源识别
技术相结合,重点研究快速、准确、便于工程应用的声源识别方法。在噪声控制研究方面,本研究方向将优化
设计理论与噪声控制技术结合起来,以求用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果。
本方向侧重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先后承担过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
三、土壤圈物质循环与区域环境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环境——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间的密切关系。重点研究人为活动等引起的各种养分元素的迁移转化、导致某些元素在土壤、水和大气中的富积和亏缺,对人类健康和未来环境的影响。为从源头控制农产品污染,正在研究农产品安全食品标准以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等。
本研究方向带头人严红教授主持并参加的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共15项。其中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因子与土壤性质对硼有效性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及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研究》的3级课题《东北地区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草甸土硼的有效性》;省教委科研项目《小麦缺硼不结实机理的研究》、《黑龙江省大豆大面积落花落荚原因的研究》;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省攻关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9项。其中,参加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低湿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获2001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编著作《黑龙江土壤》,发表论文2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