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计划
一、专业能力要求及学位类型
掌握本专业理论前沿和操作技能,能分析和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学术动态。能用英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并能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具备独立开展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研究方向
1.食品加工理论与应用
2.食品保藏原理
3.果蔬采后生物技术
4.食品科学与营养
5.食品安全
三、课程设置
1.学位课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英语 |
240 |
6 |
1 |
(2) 自然辩证法 |
50 |
2 |
1 |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40 |
2 |
1 |
(4) 高级食品化学 |
40 |
2 |
2 |
(5) 食品物性学 |
40 |
2 |
2 |
(6) 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
40 |
2 |
2 |
(7) 食品生物化学 |
40 |
2 |
2 |
|
2.方向必修课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40 |
2 |
3 |
(2) 食品科学与工程进展 |
40 |
2 |
3 |
(3) 仪器分析 |
60 |
3 |
1 |
(4) 色谱分析 |
40 |
2 |
2 |
(5) 畜产加工理论与应用 |
40 |
2 |
3 |
(6) 食品安全评价性原理 |
60 |
3 |
2 |
(7) 食品加工原理与技术 |
40 |
2 |
3 |
(8) 高级采后生理学 |
50 |
2 |
2 |
(9) 分子遗传学 |
60 |
3 |
2 |
(10) 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 |
60 |
3 |
3 |
(11)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 |
60 |
3 |
3 |
(12)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
60 |
3 |
2 |
(13) 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果蔬贮运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
30 |
1 |
3 |
(14) 原子光谱分析 |
40 |
2 |
2 |
(15) 毛细管电泳导论 |
40 |
2 |
3 |
(16) 有机化合物图谱分析 |
40 |
2 |
3 |
(17) 果蔬加工专题 |
40 |
2 |
3 |
(18) 果蔬贮藏专题 |
40 |
2 |
3 |
(19) 果蔬采后生物技术专题 |
40 |
2 |
3 |
(20) 高级食品营养学 |
40 |
2 |
3 |
(21) 高级食品卫生学 |
40 |
2 |
3 |
(22) 食品高新技术 |
40 |
2 |
2 |
(23) 电化学分析 |
40 |
2 |
2 |
(24)食品科学专业Seminar |
40 |
2 |
3 |
|
3.选修课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第二外国语 |
80 |
3 |
3 |
(2) 电子显微术 |
40 |
2 |
1 |
(3) 食品风味化学 |
40 |
2 |
2 |
(4) 功能性食品 |
40 |
2 |
3 |
(5) 分子生物学 |
60 |
3 |
1 |
(6) 食品质量控制 |
40 |
2 |
4 |
(7)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 |
40 |
2 |
4 |
(8)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 |
40 |
2 |
4 |
(9) 发酵工艺与设备 |
40 |
2 |
3 |
(10)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40 |
2 |
3 |
(11) 农产品贮藏加工进展 |
70 |
3 |
3 |
(12) 计算机应用类 |
60 |
3 |
2 |
(13) 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 |
40 |
2 |
2 |
(14) 畜产品加工进展 |
40 |
2 |
2 |
(15) 发酵食品学 |
40 |
2 |
3 |
(16) 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 |
80 |
3 |
2 |
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食品科学专业高级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热爱专业,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各约占1/2时间;研究生必须通过课程考试,获得所需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或生产实践,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进而获得学位。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采用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7-9门)、方向必修课(3-4门)和选修课三类。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学位课和方向必修课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环节
1、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校党委统一领导,采取导师(组)、院、部三方管理,研究生部负责的管理体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研究生政治理论学习、政策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敬业奉献精神。
强化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班委会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2、专业学习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有课堂讲授、专题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硕士生导师应根据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具体情况认真做好培养计划,并在研究生部备案;同时,注意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研究生应按照培养计划切实履行,不得随意变更。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由导师及相关人员组成专家小组,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开题报告、综合素质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考查。合格者继续攻读;不合格者中止学业,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出处理。
4、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第二、三学年应参加大学本科部分教学实践工作,一般不少于20学时。可讲授课程的部分章节,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由系和导师对其进行考核和评定。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院系和导师应尽可能提供和创造条件使研究生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开拓创新能力,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要有一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已被采用。
5、论文工作与要求
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是对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时间需在1年以上;研究生必须独立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并提交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有自己新见解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