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猜题压题,而非踏踏实实全面复习先说英语。每年猜题押题的焦点集中在作文。今年的作文押题资料尤其以黑博士,IQ博士的最多;各个辅导班,权威老师也不甘示弱,少则三五篇,多则十多篇。然后大家就背呀背呀。其结果呢,就是张三说难,李四喊不会写。平心而论,今年的作文很好写,有足够的让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但是凭背几篇作文而不练笔是不可能写好的。靠寄希望于个别辅导班,权威老师的预测,简直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不仅英语作文,还有阅读,甚至完型,希望猜到的也大有人在。我想说的是,用自己的实力来考研,不要靠机会运气。须知,考研中心的命题老师们是千方百计的避免被猜到考题的。(至于如何提高作文阅读等的能力,我会在以后的帖子中告诉大伙的)。
说到押题恐怕闹得最凶的属政治了。2001年领航辅导班猜到了四道10分的大题;于是今年爆满啊,包括我也把几百圆钱交给了它们。课上,张俊芳(据说有押题能手之称呢)说一定考‘三个代表’‘知行观’等,还说不考不正常,又云,只要背下她点的什么考点就行了,不用再背其它的;林代昭胸有成竹说只要看他的资料(冲刺班的内部资料)就行了,不用看其它的了,还说什么党建理论呀什么第一类重点等等。我们大家听了,嘿,还真叫人鼓舞啊。可在考场上,任凭我张大眼睛也没见三个代表党建一个字眼,知行观呢也只有一个选择题,再看看辨析题,我的妈呀,我们的猜题能手点的要背的东东咋一个也用不上?哎哟,幸好我还是认真全面的复习了,否者我岂不完蛋?!……现在冷静想想,发觉有很多教训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首先说说考试。其实政治考试题没那么难——远没有当初各个辅导班做宣传时说的那么恐怖。比如今年的那四大金刚:材料题只要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再仔细分析材料就可以了(通常扎实复习了的都能得7,8分左右)。论述题嘛,那些知识点只要你理解了,还是可以拿大部分分数的。综观整个考卷,答案都可以在各个辅导书上找到,可不象某些辅导班点的题——恐怕只有参加了这些班的人才答的出来(比方说某班的押题:论述共产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鬼才答的出来!!!)。所以,还是立足于书本的好。
再说说复习。限于本篇的目的,不详细讲如何复习,只是简要谈谈,给大家提个醒:我当初考研时,有个师兄(考了87分)说政治复习无它,只是多看了几遍辅导书(他看了5遍)。我当初不信,认为是他有政治头脑,我没有。现在想想,他的话是对的。今年的政治题,真的只要把书看个几遍,就可以搞定了。根本不能靠猜题押题。况且,从命题趋势看,我认为命题人是有意识的避开政治热点(如2001年的三个代表,党的建设,以德制国和依法制国等),其目的是达到公平竞争(否者上考验班的人可以多拿分,没钱上的人就少拿分——不公平)。所以说一定要全面扎实的复习,不能寄希望于某某班,某某人的押题。
今年的据说北京的陈某某压到了,你能保证他明年也压到?正如领航班2000年全压到了,今年不也是全军覆没?!
误区二:题海战术,而非多思多想先说数学。其实数学是要多想的。从一道题出发,变换角度,增减条件,命题者就可以一而十,十而百的变换出各种题目。要想通做所有的题,是功倍事半的。我认为,当我们拿作完一个题后,要仔细挖掘它的内涵:这道题如果减少某个条件能作的出来吗?每个条件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什么?添加某个条件又会如何?这道题和以前做过的某道题有什么相似之处(解题思路,题干叙述),有什么联系?……如此等等。惟有这样,才能以一胜十,举一反三。一味的作题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各题区别看不到各题的联系,耗时耗力。
再说英语。去年看到一帖,说有个朋友要把世面上所有的阅读书都作完。我看了,着实吓了一跳。其实,培养阅读能力嘛,只需要做100篇左右就行了(50篇以前的考题,50到70篇练习题)。历年考题要精读,泛读结合,并仔细从文章,出题方式等角度分析,还要从写作角度分析,分析分析再分析,经过一番绞尽脑汁任何人都会悟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的。其它的阅读练习题,依情况或精读或泛读。(具体方法及示例请见我以后的帖子。)
总上,我强调的就是想想想,再想想。因为我是个完全的可知论者,我相信任何题都会有百分之百的理由解答出来。关键在于主观的人是否会发现这些方法,寻到这些思路。
误区三:用眼不用手在图书馆自习时,常常见到一些研友把手放进口袋里,缩头缩手的看书。一看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他(她)看的效果一定不好,我敢肯定。心理学表明,眼睛是最具有欺骗性的。就拿数学来说,一道题的解题过程,你看时觉得不难,但你亲自作它时,就发现处处有玄机了。复习英语,也要有拿者笔,遇到好的词句,生词就记下来,并时不时作些批注什么的。政治复习时,光看是远远不行的,要准备一个本子,把各个知识点的要点栽记下来,这样以后好复习巩固。
误区四:上网勤,对网上帖子不会辨证看待。
网络的确能以第一时间带给我们新的信息,所以很多朋友们喜欢上网,看看人家的帖子,看看人家复习的如何了,看看人家对某某老师某某辅导班某某书的评价等等。看看帖子不无坏事,但看到人家说这个书不好自己就认为此书一定不好,这个老师不行,就认定他不行,一句话,人云亦云,这样是搞不好学习的。应该辨证的看待每分帖子,包括我这篇。
每个人发帖,都是出于不同的目的的。有的想炫耀自己,有的想打击别人,有的出于商业目的(听说有的辅导班雇佣某些人在网上帮其宣传,毁谤别的辅导班),所以当你看帖子时,一定要弄清楚他的目的,他的背景(尤其是他的水平如何,人的水平不同可能使评价大不一样),他的口碑。比方说,去年有位朋友介绍一本阅读书,我之所以感谢介绍书的人,是因为我正想寻找一本把阅读文章都翻译过来的书,是为了翻译而不是为了阅读。但有些朋友就把它也买来当阅读用——其实当阅读用效果并不很好。
所以,少上网,或者只和某几个人交流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误区五:用书不专一,今天用这本明天用那本记得我考研时,有段时间网上有N个人说这本书如何如何,那本书有如何如何。简直是闹疯了!其实哪本书都一样。以我为例吧,当初就想到底哪本政治书好,看看别人发的帖子,有的说这本好,有的说那本,咳,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现在看来,哪本政治书都可以,没有哪本比其它有绝对优势的。纵使有最好的书,你不会加以运用学习,不懂学习方法,也是枉然。
此外,复习过程中,切忌勤换书。比方说单词书吧,如果你买了一本,就至始而终吧。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说这本不好你也要用下去。你可以在书页旁补充一些你认为有用的,重要的东西。并且经常翻翻,久而久之,你就熟悉了这本书的编书思路,熟悉了书上的类容。如果一会这本,一会那本,你遇见的永远是新的东西,怎能消化吸收?
误区六:不重视历年考题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意向的。而往往不少人对历年考题重视不够,缺乏足够分析。比方说英语阅读吧,其实所有的解题思路技巧,阅读方法都可从50多篇历年真题中锻炼出来(祥见以后的帖子)。数学、政治(尤其是材料题)也是如此。而往往有人认为考过的题今后不会再考,看了也是白搭,或者做了但不认真,马马乎乎。这里我就要提醒,须知考研真题是经过许多专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的,而一般的练习题无论编者有多权威,毕竟或多或少受个人思维约束,不能完全体现真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看看GRE,GMAT,托福,无不是用真题练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