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考研绝不仅仅考察你的知识水平,在考前的信息发布或是试卷布局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对你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当然还有贯彻你考研复习始终的心态,意志稍不坚定,就会半途而废。
心理素质差这个短语相对于紧张这个词具有很强的贬意和心理暗示作用。大家应该明确,实际上你根本就不是心理素质差,而只是一种谁都会有的适度紧张感,千万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很简单的一则寓言,我想让你知道的就是:你的收获期比别人要长,所以一定不要被让人羡慕的短期效益所迷惑。等到开花结果时,你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茫茫考研大军中,几乎每一个“战士”都有着不同的参加考试的原因,有的为了实现自己搞科研的愿望,有的为了数年后不菲的薪水,还有的为了充实自己,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相同而简单的目标:顺利考上研究生。可是低得可怜的录取比例注定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血将付诸东流。有些人是输在实力上了,也许假以时日,他就可以获得很高的分数,但是有一种失败却无法用汗水和时间弥补,那就是心态的问题。考研绝不仅仅考察你的知识水平,在考前的信息发布或是试卷布局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对你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当然还有贯彻你考研复习始终的心态,意志稍不坚定,就会半途而废。
另外,还有选择专业、搜集资料、找导师等问题比较重要,下面我逐一叙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选择专业
我本科的专业是生物化工。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的人都已经跃跃欲试了,都在忙着确定自己要报考的院所或是专业。这时,图书馆里的两本北京市研究生报名简章已经特别地抢手了。我大概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仔仔细细地翻了几遍简章,初步就定下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专业。
很快,在偶尔再次翻看简章时,我发现了首都医科大学的药理学专业,一看专业考试介绍,就一门药理学没学过,自学一下应该没问题(实际上,药理学绝非我那时所想象的简单)。恰好我在首医有同学,于是就跟她借了教科书来看。还未看到一个月的时候,又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准备尝试一下北京医科大学,不过我自忖实力是不是够,我既是转专业,又是小校考大校,能考上么?不管这些了,要是老这么犹豫来犹豫去的,哪都考不了。那时候网上关于考研的东西还很有限,所以可借鉴的前人的经验就更少,以至于后来我走了不少弯路。不过,有限的方向性的建议我还是从考过研的好朋友那里了解到一些:找往年试题,找笔记,有可能的话再找导师。
(1)考研三难
1)文科转理工农医科难;
2)一般校转名校难;
3)跨语种考试难。
(2)选择专业的几个建议
1)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专业。这是一次完全由你的兴趣出发,并且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2)已经确定了专业,但是实力一般,考名校还是考普通校?
名校。考普通校的难度并不亚于考名校,而且,如果你因为排名靠后而没有如愿进入名校,还可以调剂。同样的情况,如果你是报考一般校,有可能在调剂的时候会碰到困难。
3)其他。
注意招生简章里有没有对学生的限制,比如澳抗阳性不能报考临床类专业,学生不能中途退学出国等。
2.教材、往年试题、笔记和找导师
我住的地方离北京医科大学很近,所以经常到研招办去咨询问题。比咨询问题可能更重要的是看别人问的都是什么问题,很可能他问的问题就是你没考虑到的。在咨询中,我才知道研招办出售往年试题(从2002年起不再出售),省了我不少力气。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试题太重要了。很多试卷每年都有10-15分重复出题的内容,赠送的这10多分一定要稳稳的握在手中!
笔记怎么找呢?好办,比较直接的方法是到在校本科生校友录上去逛逛,如果碰上好心人,那你的笔记就又有着落了(最好采用邮件联系方式,不要很唐突地在人家校友录上发布骚扰信息)。可惜,这种好事没让我碰上。另外一种方法是到该校的BBS上去,验证一下海里能不能真的捞到针。再有就是,有小商小贩在网上兜售笔记,但是要注意鉴别真伪。
试题有了,笔记有了,导师该怎么联系?归根到底,联系导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本事。建议你还是间接联系为好,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联系导师,可以和导师手下的研究生联系,说不定,他们就是你未来的师姐/师兄。总之,有好多方法等着你去尝试。有一段时间,经常能听到关于考研的小“传说”,传来传去的都变得很夸张,诸如某某和导师套磁,国家线都没过就被录取了等等。对于这些,除了把它做你的笑料之外,应该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历炼你识别谣言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这种幻想之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机取巧不总会成功,而倘若失败,你将逐渐承受不起!
还有一个问题是教材问题,有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明确写着考试科目的参考书,这最好办,买来看就是了。那如果没有写明参考书目怎么办?靠自己搜罗各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全面学习一下么?这虽是一种相对严谨的治学态度,但是,在考研有限的时间内,漫无目的地给自己打基础,无疑是浪费时间,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想尽办法搞到该校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很多情况下,不写参考书目,是因为本科上课时使用的是自编教材,这种时候,笔记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3、心态调整
复习是枯燥无聊的。不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习惯这种简单的生活,这表明你已经入境了,呵呵,恭喜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宿舍起床,在食堂填肚子,在自习室里体验“生活”。集中精力的复习时间大概有半年多,其间人的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而且,我意外发现,别的同学也在波峰和波谷之间游荡。分下面几个时间段。
(1)在初步确定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之后这段时间神经尚处于亢奋期,可能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同时还在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合适,看看张三学习那么好,怎么才报了那么个学校啊?李四那么差,怎么还敢报复旦?我是不是也要换一下专业啊?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适时问一下任课老师,听一下他们的建议。当然还有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都是过来人,丰富的经验一定让你钦佩。如果还不是很坚定,总在犹豫不决间浪费光阴,那不如给自己一段时间,认真想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起步的方向就错了,那可真是对不住你后面付出的那么多心血。一旦最终敲定了专业,就要死不悔改了。从这时起,你就应该有一个贯彻考研始终的信念,这个信念足以推动你越过任何障碍,如果信念不坚定,很可能在碰到小挫折后就使整个考研计划夭折。
(2)最终确定专业后着手收集一些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试题、课程笔记等。这个阶段应该复习的是英语和数学(政治放到考前3个月开始看)。不管你以前的英语水平如何(GRE高分或没过四级),都不要轻视或惧怕考研英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才可以真正体现出你在“考研英语”中的水平(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考研英语”中的水平,因为你所得的成绩,并不完全是你实际英语能力的反映)。
(3)进入系统复习阶段自己的复习计划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留出一些机动时间,以应付意外的事情。专业课的复习遍数越多越好,题不在做得多,而在做得精。分析专业课试题的出题习惯和出题规律都很重要。
某天中午,在看中央电视台每天例行的《新闻30分》,一条特大新闻是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了。有些同学开始讽刺加羡慕地跟我聊起这则新闻,我感觉压力又添了一分。
这段时间最枯燥,可以多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比如学习进度,心中苦闷的事等等。不要一个人扎在书堆里不出来,那样的学习效率未必高。
不管你复习到什么阶段了。都问问自己:这门课的内容很多吗?一些细节问题都搞清楚了吗?如何给这门课下个定义,这门课的精髓是什么(不要照抄书本序言上的话,结论应该是经过长时间的再学习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你已经对自己的复习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知道了还应该在什么地方加强学习,也方便为下一步的复习计划有侧重地制定方案。由于专业不同,所以应考方针和方式肯定大不相同,不能死搬我前面写到的方法,只有活学活用,才能产生对你有利的结果。
有些不考研的同学在这段时间都忙着找工作,找工作的事情肯定会成为宿舍卧谈的几大话题之一。确实,这个时候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削弱我们坚定的考研意志。怎么办?还记得那个贯彻考研始终的信念吧,用它浇灭你心头蠢蠢欲动的火苗吧。
(4)邻近研究生考试报名可能有些前期不是很投入的同学在犹豫该不该报名?我的建议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试一试也无妨。毕竟,考完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如果你以后又有了考研的计划,无疑,这次考试会对以后的再考有所帮助。
对于复习充分的同学,这自然不会成为问题,但是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考试失败了,自己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估计谁都会仔细思考过。但是,报名前夕,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合时宜?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报完名你就知道了。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报名时,一般会有3个空信封,上面是你的回邮地址。其中一个给你寄准考证,一个用来寄成绩单,最后一个,也是我希望大家都能收到的,用来寄录取通知书。
(5)研究生考试报名之后报名时人山人海的景象你看到了吧?没有看到么?那就想象一下吧:全国还有其他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你看到的是还不到1/30的报名者!短暂的紧张过后,又投入了麻木的复习之中。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至少复习完一遍专业课了,感觉如何?(犹豫地回答请转看1);坚定地回答请转看2))
1)前面复习的有些都已经淡忘了?没关系,后面还有好多时间呢。公共课复习得怎么样啊?也不会太好吧?─→转到3)
2)觉得专业课已经都没有问题了吗?好,拿历年考题试一下,感觉很简单么?那是因为你研究它半年了,如果是一份全新的类似考题,你还有刚才的坚定语气吗?什么?还很坚定?呵呵,那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告诉你:你的状态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为什么这么说?后面还有漫长的将近3个月时间,你怎么熬过去?烂熟的专业课复习得不错,想必公共课也就复习得要稍微差些,狂补公共课吧!后来你就会发现,原来成竹在胸的专业课已经有些荒废了。
3)所以,专业课和公共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复习不图快,时间安排要合理,前紧后松和前松后紧都不好。
此外就是应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了,自习时间最好和考试时间一致,并保持考试的那段时间有充沛的精力。
破釜沉舟的时候到了,再也没时间想自己考砸了会是什么后果了。
(6)邻近考试前无论你是复习得已经很全面了,还是感觉有些东西没有复习到,在这段时间都会感觉情绪大起大落。不是很自信的人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实力产生疑问,甚至在最后关头产生放弃考试的想法。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绪波动的产生,还不如给自已一段时间,好好把问题想清楚,利害关系理清了,心情就会平静些。跟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比照一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苦闷的时候,找知心的好朋友聊聊天,你会发现他们就是你心路的驿站。
(7)考试前夜考试前几天,最好去熟悉一下考场,做到心中有数。大考之前,可能会兴奋或者紧张,不管怎样,按照往常的作息习惯,到时候上床就行,睡不着就只有数数了。不要吃安眠药之类的东西,否则第二天大脑昏昏沉沉影响发挥,也不要乱七八糟的想什么明天会怎样怎样的。
(8)英语考试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后,我深吸一口气,然后重重地吐出,心里给自己加油:“你一定能成功!”
语法是我英语的最弱项。我还没做完5道题,就一下子把笔扔到了桌子上,不想做了。题做起来真的没有感觉,完全是在瞎涂乱抹。怎么办?刚进考场就放弃么?一年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对得起谁啊?于是我又拿起了笔,涂完了后面的几道题后,真正进入了状态,沉浸其中。直到写完作文,还剩大概10分钟时间,检查了一下拿不太准的几个阅读题,就到交卷时间了。最终成绩基本满意:56。
那么存不存在所谓的心理素质问题?我觉得不存在。那怎么会有些人平时复习与考试时判若两人,开始做题就紧张得不行?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它的心理过程:拿到试卷就紧张。然后责问自己,怎么又紧张了?是不是我心理素质有问题啊?或者我心理素质一向不好,现在怎么又发生了?实际上他是在暗示自己心理素质差,于是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结果连考试都进行不下去了。试想一下,如果他不知道心理素质差这个短语,紧张的时候他又会怎么想?我怎么又紧张了?这样不好,好好做题吧。
心理素质差这个短语相对于紧张这个词具有很强的贬意和心理暗示作用,才使得上述两种情况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大家应该明确,实际上你根本就不是心理素质差,而只是一种谁都会有的适度紧张感,千万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以上的分析,完全基于一种逻辑关系的推理,而没有严谨的科学根据,但是,我相信,如果有实验数据的话,也一定会证明我上面的结论。
(9)最后一门专业课在这里提醒理工科的同学,千万别忘了带重要的文具,比如说计算器(不能用类似文曲星式的多功能计算器,因为有的考试可能会有英译汉或者英文名词解释),吸取我粗心的教训吧。
感觉前面的专业课考得还凑合,这可能是有赖于题型的相对稳定。但这最后一门的考试,让我傻眼了!题型与以前的考试迥异!心跳加速,既而又恢复正常,因为这种题型是我的强项!哈哈,既然撞到了我手上,就要得个满意的分数!结果不错,我是参加这门考试的考生里唯一一个及格的。
4、考完试后
考完试就完了么?没有,后面还有相当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其重要性决不亚于考试本身。
1)拿到考试成绩。可能有好多同学的个别科或是总分可能在国家线附近徘徊。这时候着急也没有用,更不要相信网上满天飞的谣言。这时候该做的就是联系可以调剂的学校,google搜索引擎是一个很得力的工具,希望你能好好利用它,给自己找到一个落脚点。有时你搜到的可能是前一年的调剂需求通知,但是估计今年该专业的招生形势也不会有太大的好转,所以可以提前给研招办打电话问一问情况,如果能调剂最好了。此时各考研网也都会推出调剂专栏,常看说不定会有收获。稳过分数线的同学就等待复试吧。
2)复试。理工科的有可能包括专业英语考试(跨专业同学要重视)、口试和基本实验技能考试。淘汰率各校各专业都不尽相同。
3)之后还有入学体检,再后来就是等候第三封信了。
5、结语
与高考不同,考研是自找苦吃,完全出于一种自愿,一般来说是缺乏动力的。所以在无聊之时,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后发现,自己的选择好像不如别人的好,临阵脱逃还来得及。那请看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吧,并以此结束这篇文章:
农场主甲和农场主乙同时开始种植一片果园。甲选择种樱桃,而乙选择种水蜜桃。一年后,甲的樱桃果已经变成了大把的钞票。乙看到了十分眼红,自己也辛苦了一年,怎么就没有多少收获呢?于是决定砍掉桃树改种樱桃。
很简单的一则寓言,我想让你知道的就是:你的收获期比别人要长,所以一定不要被让人羡慕的短期效益所迷惑。等到开花结果时,你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