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呵呵,法制史出来了,这个用的时间就比较少了,主要是法制史比较好整理,而且我个人认为法制史部分的题,最多只能丢5分,我说的是加上选择题,其大题只要你复习好了,都背到了,不可能拿不到分的!这部分的主观题,就是简答和分析两种,而且,基本上你都可以拿到分的,而且几乎应该是满分,要想综合课有个好的成绩,一定不要丢这门课的分! 首先,简答题。这部分比较简单,就是单纯的记忆性的题!而且,是从从04年的才开始有的简答题,而且从04,05真题看,简答题应该是放在近现代史的简答,然后再在古代法律史上出到分析,这样做到平衡,个人认为06年这个规律也不会打破的,因为近现代史部分还有好多内容可以出简答题,但是,是不是我这么说,古代史部分肯定就不会出简答了呢,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毕竟不是出题者,只能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而已!古代史部分还是有可能出的,只是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该有所侧重就是! 其次,分析题,这部分的题呢,从01年开始就有,其实01年的所谓简答就是分析题,一直到现在,一共考过,唐代的法官责任制度,类推原则,八议、官当,还有清代的《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和明代的极端法制!没考到的重要部分还很多!法制史这部分,我在这里夸下海口,分析题绝对出不了我给的范围! (出事了,我闪,哈哈,可不负责,嘿嘿!)。分析部分我给出相应的法律条文!我在下面论述,这里就不罗嗦了! 第一部分:简答题
1.简述《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2.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简述《大清新刑律》的特点 4.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5.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6.简述《中华民国宪法》的内容(1946) 7.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意义也注意一下) 8.简述《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内容 9.简述《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的内容 10.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和意义 11.简述《曹魏律》的主要内容
另外,以下题目需要注意: 1.简述《北齐律》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2.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3.简述《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4.简述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5.简述礼法之争的内容 6.简述清末修律的历史意义 7.简述《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的主要内容 我能想到就这么多了,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大家自己补充啊!
第二部分:分析题
1.西周——“礼”的性质和作用 《礼记·曲礼》规定:“道德礼仪,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三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祈祷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
2.西周——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刑法适用原则 《尚书·唐诰》记载:“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即道术及厥辜,时乃不可杀。”
3.汉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4.唐律中的原则都比较重要,其中指南上7点,分析上11点,其中分析比指南多了“同居相为隐”和“良贱相犯依身份论处”等,考过的我在上面说了,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下面写出来!另外,“同居相为隐”原则,指南上没有,可分析上有,这在法制史上是个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 1)累犯加重原则 《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2)”合并论罪“原则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余堆后发,其轻者等,勿论;中者更论之,通计前罪,以充后数。“ 3)”同居相为隐“原则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孙孙,若孙之夫,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但犯谋反,谋大逆,谋判者,各依本条科断。“
5.明代——”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 《唐明律合编》记载:”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这个字是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巾“。不好意思,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读,因为是用拼音打字,所以打不出来!)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6.唐代——保辜制度 《唐律疏议》规定:”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限二十日......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
7.汉代——”春秋决狱“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严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时有出于律之外者。“——《盐铁论。刑德》和《春秋繁露。精华》
8.唐代——“死刑复奏制度”(死刑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 《唐律疏议·断狱》规定:“
|
|
|
上一篇文章: 北京安通学校2005年法律硕士宪法学名师答疑实录
下一篇文章: 吉林大学法律硕士学习三周随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