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MBA还有发展空间
青海、新疆等地10所开设MBA项目的院校,近日在新疆召开MBA教育研讨会。会上传出信息,在10月份的考试中,报考这10所院校的人数增加了30%~50%。
然而在去年,MBA的报名形势看起来却不太乐观。2002年MBA的报名人数达到高峰后
,2003年有了一点下降,幅度大概在10%左右,到2004年,又在2003年的基础上下降了20%。一些媒体惊呼:MBA遭遇严冬。
“我认为这可能有点言过其实。”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说。在他看来,MBA现在的招生、培养和就业形势还是非常好的,“MBA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赵纯均看来,对MBA教育而言,为地方经济服务是MBA可以开拓的一个空间。他说,MBA教育不止是为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培养人才,尽管我们的确需要这种人才。问题是,不是所有学校都要培养一样的人才。
中国现有几十万个国有企业,四五十万个外商投资的企业,再加上若干民营企业,总数差不多有上千万个企业,其中,大中型的企业大概有三百万左右。“这么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层次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展我们的MBA教育,恐怕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会非常之大。”赵纯均说。
他以美国为例,美国有近千家商学院,开办MBA项目的就有好几百家。如果从学费来划分,既有七八万元的MBA项目,也有一两万元的MBA项目。每种项目都有很多人去学。毕业之后,多数毕业生还是为企业服务。
“现在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院都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赵纯均说,具体来说,定位一是要搞清楚学校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哪个层次的管理人才;二是培养出这样的管理人员,是为什么样的企业服务。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MBA教育已经很系统化,他们培养的是管理生涯刚刚开始的管理人员,而不是中国所说的高层管理人员,比如CEO等等。对于这一批管理人员来说,学校只要求他们有两年工作经验,毕业后承担的工作相当大一部分是初级管理,比如咨询公司的分析员,很少承担总裁、副总裁一类的职位。
相比而言,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现行的MBA教育承担了所有层次的管理人员的培养。从2003年的报名和在校学生的情况来看,以一个国家重要部委的项目为例,比较好的时候有50%的学生是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希望毕业后得到提升变成高级管理人员。更多的是仅仅有三四年工作经验的人,他们基本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的管理职务。
“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MBA。”赵纯均说:“我们以前没有提供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的眼界应该开阔一点,要看到这块市场。我觉得从数量上来讲,MBA是会有发展的。”
实际上,对MBA项目而言,现在是发展的好机会。
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
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庞大的人才队伍。赵纯均说,“这就给MBA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MBA教育在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应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总体需求依然旺盛。“相当一部分企业要走向世界,同时很多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员工要本地化,这都会产生需求。另外,地方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赵纯均说。
市场分化和市场选择的作用日益明显。从2003年的报名情况看,前8所院校(指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的学校)报名的人数占总报名人数的35%;从地区来看,上海和北京两地就占了报名人数的40%以上。赵纯均认为,“这说明我们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逐渐出现差异,市场客观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会有一定的选择。”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划,研究生在“十五”期间可能有相当大的发展,其中专业学位教育会增长得比较快,MBA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情况都可以说明,MBA未来的发展还有相当的潜力。”赵纯均说。
报名人数下降的三个原因
2003年MBA报名人数下降时,业内人士和媒体都开始分析原因。当时的一种说法是因为英语要增加口试,很多人赶在增加口试前参加考试,所以2002年的报名人数增加非常多,也许这是原因之一。
2004年报名人数下降,有人认为是
MBA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学费收得很高,但培养的人企业用不上。社会上的分析很多,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也进行了一些讨论。赵纯均认为,“我觉得报名人数下降的原因很复杂,大概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原因是分流。EMBA、国外的MBA,特别是工程硕士对MBA的报名分流得比较厉害。有人说这是MBA教育或者MBA学生的一种理性的回归。赵纯均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有一部分以追求学历、追求学位为目标的考生放弃了考MBA。
第二个因素是就业压力。当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考生,特别是想脱产来参加MBA学习的考生,不敢或者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的工作不是太满意。这和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在西方,教育和经济形成反周期现象。反周期现象是指在经济形势比较好、就业情况比较好的时候,大家都去就业,念书的人少;在就业情况不好的时候,很多人都去读书,找工作的人少一点。赵纯均说,这种现象在美国和一些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比较明显的,在我国还不是很明显,因为很多考生可能不敢放弃现在的职业和可能的就业机会来念书。
有人提出,2003年全国的研究生报名呈增长趋势,MBA报名却减少了20%,也说明MBA的吸引力在下降。赵纯均认为,两者情况不同,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研究生报考人数多是因为有很多刚刚大学毕业、面对就业压力的学生;而对MBA考生的要求是有3年的工作经验,因此,扩招以后这届毕业生的压力的出现对MBA来说是有延迟期的,这个延迟应该是3年。
第三个原因是负面宣传多。赵纯均说,有一段时间,MBA可能是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名词之一,其中可能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现在MBA的形势不是太好,负面宣传多,而学校或者教授们在这方面比较理性、比较冷静的分析相对又少,因此给人们造成了MBA招生形势不好的印象。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赵纯均说,MBA教学的方式方法或者说是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目前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媒体的很多分析,包括一些批评,很多是很中肯的。比如MBA学生去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工作,人家会发现MBA学生的英文水平不够。一所著名高校就有这样的情况:到这所学校来招聘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少,但是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说,我们的学生去应聘时给人的感觉,一方面是跟国际接轨不够,一方面是对国内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其他学校也会存在类似问题。
克服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两种心态
赵纯均以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为例,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2万元左右,普通研究生的平均年薪可能是9万元左右。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都有类似的数据。“我想用这个数据简单反映一下,我们的培养质量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差
,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确实还很多。有两种心态需要克服,一个是妄自尊大,一个是妄自菲薄。”
赵纯均说,所谓妄自尊大,就是觉得10年来MBA教育在所有院校中方方面面都做得不错了,而且成绩也很多。比如说,与国外相比,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内容相差不多了,外国的MBA回来了不少,大家对于国外名校的MBA还多少有点服气,对国外二流院校培养的MBA学生就微词颇多,认为他们会的那几条我们教的学生也都会。这样就容易产生一种妄自尊大的心态。妄自菲薄就是觉得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人觉得只有“洋”的好。一些媒体也有这样的观点。
“所以,对国内MBA教育的评价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赵纯均说,曾有一本书讲到科学发展史中一再被人们注意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对于新的、有发展前途的学科而言,人们对它的评价往往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充满热情,对不同方面可能达到的成果进行夸大的宣传,而且把希望和现实混淆起来。“我们的情况差不多,当初我们非常热闹的阶段也就是这个阶段。”赵纯均说。
第二个阶段是失望和大量不公正的批评。大量的批评来自个人对学科本身的期望和能够达到的真实成就之间的差距。“这一点和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赵纯均说,最初对MBA的宣传中夸大其词的成分是很多的,对高层次的理解就是,MBA教育要培养总经理、企业家这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现在有的学生毕业了,却不完全是那样的情况。实际上,大学毕业3年后参加MBA考试,这3年中间如果还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准备考试,学完MBA后出去就当总经理——这个要求是达不到的。如果说MBA项目是培养高层经理和企业家的战略后备军还比较实事求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不够公正的评价也是必然的。
第三个阶段是顺利和平稳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伴随着学科的理论基础的精心构建和科学成果的有效性的增加而到来的。赵纯均说,如果MBA教育作为一个学科来说现在是处于第二阶段的话,希望是第二阶段的末期。 (本报记者 原春琳)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