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传媒人才正成为今年职场上的“领军人物”。每年20%的人才需求增长、30%的薪资增长,使每年该专业的大学生录取人数不断攀升。但仍有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尤其是民营传媒企业都在感叹,找不到合适的传媒人才。
频繁换工作不如潜心修炼
年轻、有创意、流动率快、薪资高,是传媒人才给外界的一贯印象。但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传媒人才的培养格外局促。派格太合环球传媒人力资源总监孙炫说,由于一个成熟的传媒人才需要3年左右的培养周期,所以传媒人才的职业周期也正逐渐延长。换句话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传媒人才,仅不停地转换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是不够的。从业人员如要对自身进行“深加工”,则需要在平时尽量多参与活动策划等工作,尽量多接触不同行业,积累自己的职业经验。
据了解,仅在2003年12月底,派格、欢乐、光线、星美、TOM等TV传媒就发布了数百空缺职位需求,其中还没有包括报纸、杂志、期刊等纸媒。传媒热也使相关人才的待遇大幅提高,年薪数十万的传媒“金领”阶层雏形渐现。
严重缺乏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改革日益深入,民营传媒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大幅增长。然而,由于历史因素所限,民营传媒企业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现——前期传媒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复合型人才太少、“偏科”人才太多,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传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派格太合环球传媒人力资源总监孙炫认为,目前,中国传媒已形成庞大的规模,一方面,现代传媒高度商业化、激烈的竞争使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另一方面,高新技术手段运用更加广泛,传媒业正在成为一个综合最先进科技、最新潮思想、最快捷信息的不断创新的行业。因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前有很大变化——通常的记者、编导、广告销售等人才需求已不是最为迫切的,更多的是电影后开发、频道运营、市场推广、整合营销等具有市场前瞻性、跨行业、综合性人才需求。
高端职位应者寥寥
雍和宫人才大市场的马云霞经理介绍,目前,通过人才市场反馈信息显示,传媒人才供需矛盾极为严重。在5月份举办的“北京电视周——传媒人才招聘会”上,求职者云集,但参与的大多数机构对应聘者并不十分满意,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80%的参展机构设立了招聘媒介主管、媒体经营主管等高端职位,结果却难以让人满意,应聘者大多集中于记者、主持等职位,而既懂传媒、又懂管理,同时也善于经营的综合性人才却如大漠淘金,难得一见。
新闻人才≠传媒人才
另一方面,传统的新闻从业人员却严重供大于求:由于近年来各院校纷纷开设新闻类专业,目前,全国新闻院校在校生人数约10万人左右,而大多数传媒单位都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需要的是到岗就能立刻上手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需要除新闻专业外,还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中华英才网相关职场专家认为,随着传媒改革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能够适应市场激烈竞争、传媒行业发展、高新技术手段运用的新形态传媒从业人员及复合型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相关链接
再培训途径
再培训,应该是传媒人才攀登职业高峰的一个捷径。据介绍,目前适合传媒人才职业发展的培训方案有如下几种:
一是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如记协、刊协等)和各类新兴的传媒教育公司举办的各种学历班。不利之处在于脱产学习,对于工作繁忙的媒体人来说,不太方便。
二是一批具有前瞻眼光的传统咨询机构投身传媒咨询培训服务。如央视调查咨询中心、AC尼尔森、新生代等,但他们提供的服务大多侧重于某一方面,如:央视调查咨询中心、AC尼尔森提供收视率调查等基于数据的分析统计服务。
三是一些资深传媒人成立的独立顾问公司。其侧重于传媒产品的营销策划及推广,对管理、运营等方面涉及较少。(信报记者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