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英语 >> 正文  2010年考研英语翻译特别集训系列(一)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作为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翻译有时比创作都难,常常让人觉得绞尽脑汁仍难以满意。任何做翻译的人,恐怕都会有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慨。但是,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要在高度紧张的十几分钟内阅读一篇400词的文章并翻译大概150词(5句话),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字斟句酌的。许多考生都觉得:在做翻译时,理解英语已不容易,要用中文表达更是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在考研英语考试中正确地理解英文并将其“准确、通顺、完整”地表达成地道的中文呢?我们认为,对于参加考研的学生来说,除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储备之外,还要努力学习一些有关英语句型结构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是因为任何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都是基于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基础之上的。任何脱离英语句子结构的翻译都不可能达到“准确、通顺、完整”的翻译标准。所以,对于每位参加考研的考生来说,利用平时的时间认真研究英文的句型结构及其与汉语的区别是做好考研翻译题的最佳捷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完全之策。

  英语的基本句型(简单句)

  句子都是由一些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这种组合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研究表明,英语语句的规律性是非常明显的,它一般是以动词为核心的。所以,按照英语中的动词的类型(五种,即: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单宾动词、双宾动词和复合动词)可以把英语句型划分为五种基本的句型。

  第一节 英语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不及物动词 (SV句型)

  【例句】 The girl is crying。

  【译法】 可以直接顺译成汉语。

  2.主语+系动词+主补(SVC句型,“系动词+主补”也合称为复合谓语)

  【例句】 The food tastes good。

  【译法】 可以直接顺译成汉语。

  3【例句】 Mik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

  【译法】 基本上可以直接顺译成汉语。

  4.主语 + 双宾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SVOO句型)

  【例句】 He bought me a book。

  【译法】 大致可以顺译为汉语的双宾语结构。

  5.主语 + 复合动词 + 宾语 + 宾补(SVOC句型)

  【例句】 The professor advised me to read more books。

  【译法】 基本上都可以顺译为汉语的兼语句。

  以上是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其他的句型都可以看作是这些句型的变体。比如:He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这句话虽然不能直接归于以上五种句型,但可以把它看作是句型3的拓展。

  二、分析总结

  (1)五种基本句型都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主语 + 谓语(动词的时态或语态的完全组成部分)”的形式。其中的谓语是判断句子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有一个谓语就是一个单句,这是英译汉中分析句子结构的主要依据。

  (2)至(4)略

  第二节  英语中的复杂句

  一般认为,英语中的句子按照其结构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三种类型。为了叙述的方便,本书将并列句和复合句统称为复杂句。复杂句,尤其是复合句是考研翻译的重点,几乎所有的翻译句子都是复杂句。

  一、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并列在一起构成,一般由并列连词、连接副词或逗号、分号、冒号等将各分句连接起来。例如:

  【例1】The earth is one of the sun’s planets and the moon is our satellite. (连词and 连接)

  【译文】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月亮是我们的卫星。(顺译)

  【例2】 She was very tired, nevertheless she kept on working. (连接副词nevertheless引导)

  【译文】她很累了,但仍然坚持工作。(顺译)

  【3】  Heavy clouds rose slowly from the horizon; thunder drummed in the distance. (用分号连接)

  【译文】浓云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远处雷声隆隆。

  上述并列句都是简单的并列句,都由一些简单句构成。如果在其中的任一分句中加入其他的从句成分,就可以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句。例如:

  【例4】While the men worked to strengthen the dam, the rain continued to fall; and the river, which was already well above its normal level, rose higher and higher。

  【分析】这是由两个分句(用冒号连接)组成的并列句,各个分句都有自己的从句,所以是一个复合句。第一个分句中有一个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第二个分句中有一个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其主干就是:The rain continued to fall and the river rose higher and higher,其他都可以看成是附加成分。

  【译文】 当人们正在加固河堤的时候,雨还在不停地下;河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水位,涨得越来越高了。

  在实际生活和考试中,这样的语言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比这复杂的句子也比比皆是。考研翻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复杂句子结构的能力”。但是,如果考生能够掌握各种基本的句子结构(包括简单并列句和简单复合句),理清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不管多么复杂的句子结构,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也是本章写作的主要目的。

  二、复合句

  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主句是全句的主体,从句必须由关联词引导(有时可以省略),是附属成分,但有自己的主语和谓语部分。例如:When I got there they had left for Shanghai。这句话中主句是they had left for Shanghai,从句是when I got there。

  按照从句在句子中的功能,可以将从句分为三大类: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一) 状语从句(略)

  (二)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英语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从句之一。根据与主句关系的紧密性,定语从句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定语从句虽然看起来都是做定语,但有时却与主句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特别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需要仔细对待,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7】 Water, which is a clear liquid, has many uses.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与主句是并列关系)

  【译文】水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它有很多用途。

  【8】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与主句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译文】因为近东的人们最早学会使用文字,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几千年前发生在那里的事情。

  一般来说,定语从句都是紧跟在其先行词之后的,但有时候定语从句并不紧跟其所修饰的先行词,而是被一些其他的词语隔开,成为隔离的定语从句。这种现象在书面语中很常见,是造成阅读理解和翻译的难点所在,也是考研翻译的重点,要特别留意。例如:

  【例9】A new teacher will come tomorrow who will teach you English. (定语从句不是紧跟在其修饰的先行词teacher之后,而是被will come tomorrow 分割,置于句尾,表示强调)

  【译文】明天有一位新老师来教你们英语。

  对于这样的定语从句,可以依据以下方法来判断:根据先行代词或先行副词来确定先行词。因为先行词一般是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所以只要在先行代词或先行副词之前找到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将其代替先行代词或先行副词置于定语从句中便可以验证先行词的真伪。例如:

  【例10】We may define chemistry as the science in which we deal with the chemical change in matter as a result of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form a new substance。

  【分析】该句中的两个which都是定语从句的先行代词,第一个代替science,第二个代替哪个单词呢?正常而言,应该是matter,但事实上代替chemical change。如果你将matter置于从句中,没有因果关系(as a result of),所以只能是chemical change。

  【译文】我们可以把化学定义为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化学变化可能会形成新的物质。

  【例11】Mike told her the story of the young pilot which I narr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book。

  【分析】此句中的the young pilot 把which与其先行词story分割开,因为如果先行词是pilot,则不能用which代替,只能用who或that。

  【译文】迈克把我在书本开头讲过的那个关于一位青年飞行员的故事讲给她听。

  此外,定语从句中还有一种较难理解的情况,即:含有一个定语从句的定语从句。这种定语从句被称为复合定语从句,其所含的从句结构多由主语加表看法或意见的谓语动词组成,是整个定语从句的一个组成部分。复合定语从句的主语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例如:

  【例12】He is just the type I always knew would attract her. (省略主语的复合定语从句)

  【译文】我一向知道他正是会吸引她的那种类型。

  或:他正是我一向知道的会吸引她的那种类型。

  【分析】该句有三个谓语部分,即一个系表结构、knew和would attract,但没有任何连接词,所以可以判断是省略了两个连接词。仔细研究,可知:I always knew would attract her是一个省略掉主语that的复合定语从句,其中I always knew 应该是that would attract her的一个定语从句,完整的句子应该是:He is just the type that that I always knew would attract her。第一个that既是复合定语从句的先行代词,也是复合定语从句的主语,还是其内部定语从句that I always knew的先行词。因为第二个that在定语从句I always knew中做宾语,所以会省略掉;而第一个that是复合定语从句的主语,也可以省略,但在正式文体中一般不省略。例如:

  【例13】It was a discovery that scientists said could alter their theories about life’s earliest beginnings. (未省略主语的复合定语从句)

  【分析】该句有三个谓语部分,即:一个系表结构、said和could alter,但只有一个连接词that,所以应该省略了一个连接词。经研究,可知that scientists said could alter their theories about life’s earliest beginnings是一个复合定语从句,that是先行代词,也是主语(未省略),还是其内部的一个定语从句scientists said的先行词;同时,由于scientists said的先行代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所以可以省略。

  【译文】科学家们说,那是一项会改变其有关生命最早起源的理论的发现。

  或:那是一项科学家们说会改变其有关生命最早起源的理论的发现。

  (三)名词性从句(略)

  第三节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正如第一节所述,就基本的句型结构(简单句)或句子主干(主语、谓语和宾语)而言,英语和汉语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相互直译或顺译,这是两者可以互译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不同的传统习惯、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的影响,英语和汉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不能简单地直接转化,这是两者互译的困难所在,也是吸引众多翻译精英不懈努力的魅力所在。所以,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之外,要做好英译汉的翻译工作或顺利通过考试,还必须要通过大量的亲身实践,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掌握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处理方法,进一步加强自身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对汉语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翻译的综合能力。

  对于考研翻译来说,接触过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话基本上都是复杂的长句,不但句子较长,而且句式复杂。基础扎实的同学,或许还能理清结构,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即使如此,要想找到确切的汉语表达方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多数考生认为,做考研翻译就像但丁的三部曲:阅读理解是地狱,转化表达是炼狱,考分满意是天堂。事实上,如果考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考研翻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获得天堂般的感受也是指日可待。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考生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如第一句译文)。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his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order是名词,表示“规则”,不能硬译为“命令”。

  二、英语句长复杂  汉语句短简练(略)

  三、英语多被动语态  汉语多主动语态

  尽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相比较而言,英语更喜欢使用被动语态,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有时,汉语也会经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表被动,比如由“让”、“给”、“由”、“据”等词语表达的句子。所以,在英译汉时,要尽量把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尤其是一些习惯的表达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据说……),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等这些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一般说来,可以把英语句子的主语变成汉语句子的宾语,再将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如果英语句子有by引导的施动者,将其译为汉语的主语;如果没有,则可不要或根据需要予以补充。

【5】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译文】有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观众打电话要求在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放节目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分析】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形式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 都译成了汉语的主动语态:“认为”、“打电话”和“播放”。其方法是:it was thought that…,按照汉语习惯,补充了主语,译为“人们认为……”;could be called up,将by后施动者viewers译成主语,被动部分译成主动;to be displayed译成主动修饰programs。

  【例6】 New ac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译文】必须采取新行动来阻止空气污染。

  【分析】原文是一个简单的不需要指明施动者的被动语态,所以直接将主语变成宾语,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就可以。

  此外,在有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可以。例如:

  【例7】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

  【译文】大火把这家著名的旅馆毁掉了。(主动)

  这家著名的旅馆被大火毁掉了。(被动)

  【例8】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

  【译文】她淋雨了。(主动)

  她被雨淋着了。(被动)

  四、英语重心在前  汉语重心在后

  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有明显的不同: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先表明结论,再进行论证、描述或讲述事实,也可简单概括为“先果后因”,即重心在前;汉语则习惯于“循序渐进”,往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由事实到结论或由因到果进行论述,可以简单归纳为“先因后果”,即重心在后。

  在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这种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具体地,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打乱英语的句子结构,按照汉语思维逻辑的表达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语序。例如:

【9】 Mr. 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t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

  【译文】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

  【例10】 Everybody here has a chance to study unless he doesn’t want to。

  【译文】除非自己不愿意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分析】上面的两句话中各有一个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按照英文的习惯,这两种从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以突出主句的重要性,也就是重心在前;但是,汉语习惯按照时间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表达,即重心在后。所以,遇到翻译状语从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逻辑表达的差异性,对句子的语序作出必要的调整。

  再如,比较复杂的句子:

【11】 Howev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s been found necessary from time to time to ensure tha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re fair and accessible to the people, to prevent flagrant abuses, to dampen inflation and to stimulate growth。

  【译文】然而,为了确保人人均可获得平等的经济机会,防止公然的不正当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经济增长,人们发现政府的干预常常是必要的。

  【分析】如果按照原文的语序来翻译,恐怕各位读者都不知所云。该句虽长,但只有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主句是被动语态,需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并加主语;to ensure与其后的to prevent, to dampen和to stimulate是四个并列的目的状语,可译成汉语的四个并列分句;最后,再按照汉语逻辑思维的方式重新调整原文的语序。

  五、英语注重省略  汉语注重补充(略)

  六、英语多抽象词  汉语多具体词(略)

  七、英语多替换  汉语多重复(略)

  八、英语多代词  汉语多名词(略)

  九、英语结构紧凑  汉语结构松散(略)

  十、英语重综合  汉语重分析(略)

  十一、英语好静  汉语好动(略)

  十二、英语重物 汉语重人(略)

  总而言之,以上十二条是英汉两种语言在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明显区别,也是掌握好英汉互译的必要前提。只有抓住这些区别,依据各自的特点,在翻译实践中反复练习、体验,才能抓住英汉翻译的关键,才能找到英汉翻译的一条捷径。

  第四节  考研翻译常见的误区

  翻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活动,涉及文化、知识、思维、表达和经验等多个层面。要做好英译汉,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不仅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具备完善的表达技巧和长期的翻译实践,而且要求译者拥有善变的能力。译者既不能脱离原材料,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材料;既能进行英语思维,又能运用汉语思维;表达既要忠实于英文,又要符合汉语习惯;译文既能传形,又能传神。所以,对于任何译者而言,英译汉时,只能做到更好,绝对不能做到最好;只能尽量避免错误,绝对不可能不犯错误。

  由于各位考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考研翻译中的错误也可谓千奇百怪、错综复杂,从思维到表达、从句意到词意,各种错误真是应有尽有,难以一一陈述。误译,主要是由于译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英语原文的真实意义,不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造成的。总结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起来看,考生的误译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句子结构,误解逻辑关系和词不达意,等等。

  一、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孪生体,没有不受文化影响的语言,也没有不用语言传播的文化。无论是在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的实践中,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正式场合,由于缺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而造成的误译比比皆是,甚至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损失。所以,了解英美语言国家的文化,是一个英汉翻译者的必修课。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出国体验这种文化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此就因噎废食,相反,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各种现实途径,通过报纸、网络、书刊杂志来积极了解英美文化,在努力实现考研奋斗目标的同时,切实提高自己的翻译、表达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简单介绍以下缺乏文化背景知识造成的误译。

【1】 Television has changed the importance of issues. It can be argued that since the 1960 presidential debates we have elected people, not platforms。

  【译文】电视已经改变了政治见解的重要性。可以证明,自从1960年以来的总统选举中,我们选择的是人,而不是政治纲领。

  【分析】Platform一词的原意是“讲台、讲坛”,但经常被引申用来指美国各党的“竞选纲领”,这是因为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代表美国两大党派竞选的候选人都要在讲坛上阐述各党的竞选纲领。如果将这里的platform简单地译为“讲台”,就会产生误译,表明对美国大选缺乏一定的了解。

【2】 The blue chip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too, although down 12% form its all time high, was broadly back to its November value。

  【译文】汇集绩优股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虽然从历史高点下跌了12%,也大幅回升到了去年11月份的价位。

  【分析】原文中的blue chip字面意思是“蓝色的筹码”,源自扑克牌游戏;在证券市场上,它是指股市中那些业绩优良的绩优股,比如IBM、GM等在股市上表现良好的上市企业,他们的股票通常都是投资者所青睐的。尽管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成“蓝筹股”,但意译成“绩优股”意义更为明显。

  【例3】 【例4】【例5】略

  二、不懂句子结构

  要成功翻译一篇英文文章,既要对英语原文理解正确无误,又要把汉语表达得流畅通顺。但在这两者中,正确理解原文既是起点也是关键。而要做到正确理解原文,就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特别是英语句型结构知识和正确分析英语句子结构的能力。分析英语句子结构,是理解英语句子含义的基础。许多考生反映,一看到长句就恐慌;再加上几个不认识的单词,直接就发懵了,根本不知道原文讲什么,所以只能认识几个单词就翻译几个单词,写出的译文自己都不知所云。这怎么能得高分呢?

【6】 My point is that the frequent complaint of one generation about the one immediately following it is inevitable。

  【译文】我认为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抱怨是难免的。

  【分析】原句虽短,但要正确分析句子结构也不容易。由于受inevitable惯用法的影响,很多人可能直接将it is inevitable 看作一句话,这样就没有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结果必将影响到翻译的质量。事实上,这句话的主干是my point is that the complaint is inevitable, it是following的宾语,指代one generation。另外,本句也要注意complaint…about的用法和the one 的指代(the one generation)。

  【例7】【例8】 略

  三、误解逻辑关系

  在正确理解原文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如果局限于原文的句子结构,没有真正弄懂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造成误译。这是因为,英语中的许多连接词本身就有不同的含义,比如as,既可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也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还能和其他词构成新的引导词和短语等;而且某些连接词引导的从句的表面逻辑关系与实际逻辑关系并不相同,比如所有的定语从句看起来都是作定语,但实际上有时却从原因、结果、目的或条件等方面对被修饰词加以限定,所以为了更确切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往往将一些定语从句译成相应的状语从句。另外,在正义反说或反义正说方面,还有对状语是修饰限定动词还是整句话,某些词语是作状语还是作定语,或者是否存在否定转移的理解等,都可能造成逻辑关系的误译。例如: 【9】 In our travels, we didn’t find the power of women as pervasive in the communes as in the cities。

  【译文】在旅行中,我们发现妇女在公社中的影响不如她们在城市中的影响那样广泛。

  【分析】这是明显的否定转移,句中实际否定的部分是not so pervasive in the communes as in the cities,而不是如原文所看起来的那样否定find。

  所谓否定转移,是指英语中有的否定句中的not在形式上否定谓语的行为或状态,但实际上是否定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因此,在英译汉时,要注意这种否定转移,并将其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体现出来,这就是翻译否定转移的方法。

  【例10】【例11】【例12】 略

  四、词不达意

  英汉两种语言,除了一些专有名词之外,几乎没有绝对等值的词语,主要是因为两种语言中的词汇都普遍存在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说:“在新的上下文里使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新词。”正是词的这种多义性和变义性,决定了对英语词义的理解及其汉语表达是英译汉的难点所在。所以,对于英译汉中每个词语的翻译都需要仔细斟酌,不可轻易凭经验而译。英语中有这样两句话:“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理解一个词要看它的搭配关系)和“No context, no text。”(脱离上下文,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词义),讲的就是理解词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上下文和搭配关系来理解词义。

  因此,在翻译一个词时,看到的绝不应该仅仅是这个词本身,必须充分考虑它在上下文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孤立的译词是下下之策。实际上,从事过翻译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的实际词义往往在词典中找不到字面的对应词。所以,在英译汉时,要遵循“译词看句子”的基本原理,既遵守词义理据,又能融会贯通,通过灵活善变的思考,把握每个词的种种含义,做到求义于词典而又不拘泥于词典。

  下面从对词义理解有重大影响的几个方面来简单说明一下译词时可能存在的误译情况:(下略)

  考研翻译解题技巧

  作为一种考试,考研翻译既具有翻译的一般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一般翻译相比,考研翻译的最大特点是要在较短的有限时间内翻译出能够获得高分的译文,容不得考生像平常翻译那样去慢慢地斟词酌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加强平时的知识积累,尽可能地增加词汇量并了解英美文化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要缩短考研翻译所需的时间。而要缩短考研翻译的过程,就必须了解考研翻译的特点,掌握考研翻译所必需的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这里,笔者将从考研翻译的过程入手,详细分析考研翻译中所需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并据此提出一个能够有效缩短考研过程的、非常实用而又容易掌握的考研翻译策略——句子结构分析法。它可以让考生在现有的英语基础上,迅速抓住考研翻译的核心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考研翻译,获得理想的成绩。

  第一节  考研翻译的步骤

  表面看来,翻译就是英汉两种词汇的互相表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译汉不仅仅涉及词义转化的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理解、分析、选词、表达的过程,会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为了突破考研翻译的瓶颈,笔者根据考研翻译的实践和特点,将一般翻译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正确理解阶段和充分表达阶段)详细地分解成四个步骤:分析句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充分表达语义、认真检查核对,以充分突出影响考研翻译的关键因素。同时,借用其中最重要一步的名称(分析句子结构)将这种专门针对考研翻译的方法命名为“句子结构分析法”。

  一、分析句子结构

  归纳来看,考研翻译五个划线部分的句子基本上都是复杂的长句(20个以上单词),或者是带有复杂修饰成分的并列句,或者是带有两个以上从句的主从复合句。所以,结构分析是做好考研翻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分析句子结构,就是要弄清楚以下三点:第一,分割句子,简化结构;第二,浓缩各单句的主干,简化成英语中的五种基本句型;第三,确定各单句中的修饰语成分及各词之间的关系。

  (一)分割句子

  分割句子,就是以简单句为基本单位将整个长句分成若干个短句。英语重结构,无论多么复杂的长句,都是由一些简单句依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这就为分割提供了依据和可能。分割句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谓语为标准,有几个谓语就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简单句;二是以连接词为标准,有N个连接词就有N+1个简单句。但是,由于英语中省略现象的普遍存在,更多的时候需要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这里的谓语具有广泛的含义,不仅包括一般的谓语动词,而且还包括复合谓语(由系动词+表语组成)。简单而言,这里的谓语就是指包括系表结构在内的时态或者语态的完整组成部分,具体见下表(以英语中最基本的8种时态或语态为例):

  英语基本时态和语态构成简表(略)

  此外,分词短语作状语,尤其是带有较多修饰成分的复杂分词,也可以看作是句子分割的一个基本单位。虽然分词短语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分词短语作状语,实际上也就是省略了连接词和部分谓语的状语从句。

  关于句子的分割方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使用自己习惯的或熟悉的一些符号。出于阅读的直观和方便,本书采取“/”来作为分隔句子的符号,其层次关系由数个“/”来表示。例如:“/”表示第一层关系,“//”表示第二层关系,以此类推、逐层递进。“/”的数量越多,表明句子结构越复杂,层次关系越紧密。这样,既能区分句子层次,又能帮助考生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可谓一举两得,是做好考研翻译的一种有效方式。

  下面以2009年考研翻译真题的第一句为例,予以实例分析:

【1】 It may be said //that the measure of the worth of any social institution is its effect in enlarging and improving experience; / but this effect is not a part of its original motive。

  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长句,按照上述分割句子的方法,可以将其分割成两个层次、三个简单句:第一层是由but连接的两个并列句,第二层是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所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如上所示)。

  (二)浓缩主干

  浓缩主干,是指将分割后的各简单句简化为最基本的五种句型形式(见第二章第一节),即“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其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也包括“宾语+宾补”和“宾语+主补”这两种复合宾语形式)统称为句子的主干成分,以区别于句子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和插入语)。

  以例1为例,该长句可以浓缩成三个主干部分:两个并列句分别是“it may be said that”和“this effect is not a part”,宾语从句是“the measure is its effect”。

  (三)修饰语

  修饰语主要是指定语、状语和插入语。其中,定语是用来说明名(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词、词组或句子;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插入语是指插在句子中的词语或句子,其前后一般均有标点符号将其与句子的其他成分隔开。

  以例1为例,第二个并列句中的“its original motive”是“a part”的后置定语,可以直接译为定语;宾语从句中的“the worth of any social institution”是“the measure”的后置定语,“in enlarging and improving experience”是“effect”的后置定语。

  英语中的句子成分与词性具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及各词之间的关系。下面是英语中的句子成分与词性功能对照表,以便于考生查找对比,进一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英语句子成分与词性功能对照表(略)

  二、理清逻辑关系(略)

  三、充分表达语义(略)

  四、认真检查核对(略)

  第二节  考研翻译实践技巧

  一、篇章技巧(略)

  二、段落技巧(略)

  三、句子技巧

  (一)顺序译法

  顺序译法,是指汉语译文基本上可以按照英语原文的语序和逻辑表达方式来翻译,不需对语序和逻辑作出太大的调整,有时为了使前后语气衔接,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一般而言,顺译法适用于并列复合句、大部分简单句和少部分主从复合句。例如:

【1】 They (tests) don’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 and thus do not tell about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译文】测试并不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它们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差的年轻人,如果在较好的环境下成长的话,会有多大才干。

  【分析】原句是一个并列复合句,第二个分句中含有一个宾语从句,该宾语从句又含有一个省略连接词(if)的虚拟条件句。根据对句子逻辑关系及结构的分析,原文与汉语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基本一致,总体上可以采取顺译的方法。而对于宾语从句中的虚拟条件句,则需要采取倒序法,先讲条件,再说结果,以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2】 In oxygen we have a different problem, / for although both a research chemist and a chemical manufacture know the element O means oxygen, // in practice they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it。

  【译文】就氧而言,我们遇到一个不同的问题,因为虽然化学研究人员和化学成品制造商都知道元素O指的是氧,但是实践中他们关于氧的概念都不一样。

  【分析】本句是一个复杂的主从复合句,表原因的状语从句中还含有一个让步状语从句。经分析和理解,原文的逻辑思维和叙述层次基本跟汉语一致,所以基本上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出来。

  (二)倒序译法(略)

  (三)综合译法(略)

  四、词语技巧

  (一)词义选择(略)

  (二)词义引申(略)

  (三)词类转化

  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根据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的词类,以便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义,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翻译方法就是词类转化法。在英译汉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有的词类几乎都可以被转化成目标语言所需的词类。但是归纳起来看,英译汉中的词类转化主要有以下四种:各种词类转化成动词,各种词类转化成名词,各种词类转化成形容词,各种词类转化成副词。例如:

【例4】 The government call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key universities. (名词转化成动词)

  【译文】政府号召建立更多的重点大学。

【例5】 It was officially announced that President Bush would visit China. (副词转化成名词)

  【译文】官方宣布,布什总统将来华访问。

【6】 The pallor of her face indicated clearly how she was feeling at the moment. (名词转化成形容词)

  【译文】她苍白的脸色清楚地表明了她那时的心情。

  【例7】 I have the honor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request is granted. (名词转化成副词)

  【译文】我荣幸地通知您,您的请求已经得到批准。

  (四)增词法

  省略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而汉语则习惯重复或补充,所以英译汉时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词汇。此外,英语抽象词较多,而汉语则比较具体,英译汉时也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词语,变抽象为具体。总之,英译汉时,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得译文在意义、结构和修辞上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文化背景,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而又通顺流畅。这种翻译方法被称为增词法。增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意义、句法和修辞的需要而增加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和量词等。

  然而,增词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加词,“增词不增义”是增词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英译汉时,主要可以从意义、结构和修辞或象征三个方面来增加必要的词汇。

  第一,根据意义增词。意义增词就是根据译文的需要,增加一些原文语义上有但形式上没有的成分。例如:

  【例8】 He seized the chance for peace between them。

  【译文】他抓住了实现他们和解的机会。

  【分析】根据原文意义,译文加入了“实现”两字,进一步补充了原文的意义。英译汉时,需要采取“化虚为实”的方法,将英语中的抽象名词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词语,使之含义尽量具体化,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二,根据结构增词。结构增词,主要是指在译文中将英文省略的词补译出来。例如:

  【例9】 Only one of us was injured, and he just lightly。

  【译文】我们当中只有一个人受了伤,而且只是轻伤。

  【分析】按照英文句子的表达习惯,原文在he之后省略了谓语was injured,但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将其补译出来,否则意义不完整。

  第三,根据修辞或象征意义增词。有些词本身在原文中就具有某种引申意义,如果直译就会文理不通、牛头不对马嘴,所以需要增加一些词语将其涵义表达出来。例如:

【10】 The memory of Sedan remains stationary dark shadow on the French consciousness。

  【译文】色当之耻,记忆犹新,它是一块永不消散的阴影,笼罩在法兰西人的心头。

  【分析】这里的Sedan不仅仅是指一个地方,在原文中具有特定的引申意义。色当是法国北部的一个城市,也是1870年普法战争的战场所在,当年法军曾大败于此。根据原文来看,Sedan应该是指这个历史事件,所以翻译时要增加“之耻”两字,以说明这一历史事件。

  (五)减词法(略)

  (六)替换法(略)

  节选自:《考研英语高分策略——翻译与句型结构专项特训》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