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
备注:对考试大纲有疑问的,请直接咨询相关学院。 |
院系 所码 |
院系所名称 |
专业名称 |
初试科 目代码 |
初试科目名称 |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
010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10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未提供,请直接咨询学院。 |
3010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未提供,请直接咨询学院。 |
|
|
|
|
|
|
020 |
经济与金融学院 |
数量经济学 |
2020 |
中级西方经济学(宏观与微观) |
一、中级西方经济学大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知识。1.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 2.IS-LM 模型 3.AD-AS 模型 。要求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知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核算的恒等式,熟悉凯恩斯主义收入决定论,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及其政策的应用;了解 AD-AS 模型的基本知识,熟悉决定 AD 曲线斜率的各种因素、AD 曲线的移动,掌握 AS 曲线的推导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 (二)消费理论。1.绝对收入假说理论 2.相对收入假说理论 3.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4.持久收入假说理论 5.消费与 IS-LM 模型。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消费理论的假定条件,基本观点,熟悉示范效应、棘轮效应的含义,掌握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消费函数的推导、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和消费的变动,以及掌握财产变动对 IS-LM 模型的影响,消费的动态调整。 (三)投资理论。1.企业固定投资 2.住房投资3.存货投资。要求学生了解基本企业投资理论,熟悉加速原理、Q理论、住房投资的决定、合意存货投资的决定,掌握各种投资的合意资本存量及其调整。 (四)货币的需求和供给。1.货币的需求三种动机 2.货币的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理论 3.货币的创造和供给量的决定 4.货币供给的乘数理论 5.货币供给的控制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了解货币创造的过程,熟悉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掌握货币供给的乘数理论和对货币控制的方法。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1.关于失业的基本概念 2.工资刚性和失业迟滞 3.通货膨胀的原因 4.通货膨胀的模型 5.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法则 。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概念、分类,熟悉不同失业理论的解释,掌握通货膨胀模型及其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法则。
|
3020 |
经济计量学 |
二、经济计量学大纲 1.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可化为线性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2.放宽基本假定的线性回归模型 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3.联立方程模型 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联立方程模型的应用。 4.平稳时间序列建模 单位根检验;ARMA模型的识别;ARMA模型的估计。 5.VAR模型 脉冲响应分析;VAR模型的结构化。 6.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的应用。
|
|
|
|
|
|
|
031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科学社会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2031 |
政治学理论 |
全面掌握政治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学科界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相关理论和主要观点;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础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去分析、解决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政治学基本问题,政治学研究方法,政治意识,政治关系,意识形态,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政治民主,国际政治。)
|
3031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全面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学科界定;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础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当前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运行和实践过程中的重大现实性问题。(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问题,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党的中央组织与领导体制,政党与政党制度,立法体制,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司法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与市场的关系,中央地方关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 。)
|
|
|
|
|
|
|
071 |
生物医学学院 |
生物化工 |
2071 |
高等有机化学 |
1.结构对反应性的影响:分子的电子结构、键长、键角、键能和偶极矩、诱导效应和场效应、具有离域键分子的种类、共振规则和共振效应、含苯芳香系统和非苯芳香系统、共振效应、场效应和空间效应。2.立体化学:光学活性和手性、构型的测定方法、不对称合成、立体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构象分析、环化合物的构象和张力。3.脂肪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类型、反应机理、底物的结构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反应物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离去基团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反应介质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4.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的类型、反应机理、定位效应和反应性。5.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的类型、反应机理、影响自由基取代反应的因素。6.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的类型、反应机理、加成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7.消除反应:消除反应的类型、机理和选择性、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8.重排反应:重排反应的类型、重排反应的机理。9.氧化和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类型、机理和选择性、歧化反应。10.催化化学:配位化学基本原理、基于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基于金属催化下直接C-H键功能化反应、烯烃复分解的反应、点击化学、不对称催化。
|
2072 |
生物化学 |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类、结构与功能;2.核酸的种类、分布、结构与功能;3.酶的本质、特点、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4.聚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5.维生素与无机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6.糖分解代谢与生物合成;7.脂类的消化、吸收与脂质的代谢与生物合成;8.生物氧化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作用;9.蛋白质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以及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10.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苷酸与辅酶核苷酸生物合成;11.生物转化与非营养物质的代谢;12.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13.真核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4.DNA的复制、损伤修复、突变与修复;15.RNA生物合成;16.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以及蛋白质的运输及翻译后修饰。17.基因表达的概念,特点,调控的层次。
|
3071 |
波谱分析 |
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的学习,学生须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波谱分析手段、方法;掌握结构解析的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波谱的特征数据和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单独或综合利用波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范围: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仪与实验方法;H1化学位移;自旋—自旋偶合;一级图谱的解析;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核磁共振碳谱综合解析。质谱(MS):质谱的基本知识;离子裂解机理;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常见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点;分子量和分子式的确定;质谱图谱解析和分子结构确定。红外(IR):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的解析;红外光谱的应用;综合分析的一般步骤;综合解析实例。
|
3072 |
分子生物学 |
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内容,掌握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转、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癌症与癌基因活化、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分子机制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问题,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原理和相关设计。
|
3074 |
微生物学 |
通过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现实应用等的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产业化进程中的应用。考试范围:1.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酵母、霉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病毒的分类系统 4.病毒、亚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5.病毒的实践应用 6.微生物的营养 7.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8.微生物的遗传 9.微生物的多样性 10.微生物与疾病控制 11.微生物的生态
|
3073 |
基础医学 |
1. 掌握:基因组核酸的复制的共同机制和不同特点,基因表达过程及其调控,DNA损伤合修复机制,基因工程与基因体外表达。2. 熟悉:原核生物基因组,真核生物基因组,基因组变异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翻译后功能蛋白质的形成、修饰和降解,细胞间通讯与信号转导机制,基因分析的基本策略,基因治疗研究,药物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3. 了解:不同病毒基因组的核酸具有不同特点,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分子机制,基因结构和表达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可遗传的基因组变异与人类疾病易感生,感染性疾病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异常与细胞增生和凋亡相关疾病,在基因水平诊断疾病的基本策略。
|
3075 |
药学综合 |
1.药剂学 2.药理学 3.药物分析 4.药物化学
|
|
|
|
|
|
|
080 |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工程 |
2080 |
先进制造技术 |
一、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1. 传感器的静态、动态性能指标 2.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物理意义 3. 系统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l 传感器 1. 应变式传感器结构、原理、特点、测量电路 2.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结构、原理、特点、测量电路 3. 电涡流式传感器结构、原理、应用特点 4. 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原理、特点、测量电路 5. 磁电式传感器结构、原理、应用特点 6. 压电式传感器结构、原理、特点、测量电路 7. 热电式(热电偶、热电阻)传感器结构、原理、特点、测量电路 8. 差动结构传感器与单极性传感器的性能比较 l 测试系统专题 1. 应力应变的测量(拉、弯、扭) 应变分析,贴片,接桥,性能比较,温度补偿,复合力的补偿 2. 位移测量系统 系统组成,测量原理,传感器选择,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系统基础 3. 振动测量系统 系统组成,测量原理,传感器选择,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系统基础
二、先进制造技术概念、特点、发展趋势 1. 可持续制造:内涵、相关技术 2. 高速磨削:特点、优势、组成 3. 超精密切削加工:特点、系统构成 4. ELID基本原理 5. 已加工表面:完整性、指标、测量方法 6. 激光切割加工:基本原理、加工特点、基本组成 7. 光刻加工技术:工艺过程、技术特点 8. 光刻-电铸-模铸复合成形技术:工艺过程、技术特点 9. RPM技术:内涵 10. 增材制造:内涵、优势、工艺步骤 11. 误差的隔离和消除:内涵 12. 误差的补偿:内涵、组成、作用 13. 制造自动化技术:内涵、发展趋势、关键技术 14. 生物加工技术:内涵、发展趋势、关键技术 |
2081 |
现代测试技术 |
3080 |
工程材料 |
3081 |
控制工程基础 |
|
|
|
|
|
|
081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83 |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 |
一、考试基本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探讨材料组成——制备工艺——结构(原子和微观结构等)——性能——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通过材料理化性质的表征及其合成机理的研究,以掌握材料结构、性能、制备工艺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考生必须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本课程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旨在评估考生运用材料科学及相关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等材料类别的基础知识。 二、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固体材料的结构:理解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差异;掌握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标注方法和画法;掌握立方晶系晶面与晶向平行或垂直的判断;掌握立方晶系晶面族和晶向族的展开;掌握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中原子数、配位数、紧密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堆垛方式的描述及其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影响相结构的因素。了解不同固溶体的结构差异。 重点:晶体中原子结构的空间概念及其解析描述(晶面和晶向指数)。一些重要类型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二)晶体中的缺陷: 掌握缺陷的类型;掌握点缺陷存在的必然性;掌握点缺陷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理解位错的几何结构特点;掌握柏氏矢量的求法;掌握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的运动形式。掌握位错反应的判断;了解弗兰克不全位错和肖克莱不全位错的形成。 重点:位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三)固态扩散: 理解固体中的扩散现象及其与原子运动的关系,掌握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适用的场合及其对相应的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掌握几种重要的扩散机制适用的对象,了解柯肯达尔效应的意义。掌握温度和晶体结构对扩散的影响。 重点:扩散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四)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 掌握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强度(屈服应力)、抗拉强度(抗拉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弹性变形的概念、虎克定律的应用和计算;掌握金属塑性变形、滑移、位错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滑移系、分切应力、临界分切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形变强化、细晶强化、第二相强化、固溶强化的概念、分析、应用;掌握金属经过冷变形后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重点: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及其对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回复与再结晶: 掌握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概念和应用;掌握再结晶温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冷变形金属经过加热、保温后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重点: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基本概念,及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五)金属的凝固:了解液体结构的描述及其与固体结构的差异;掌握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条件;了解均匀形核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掌握临界晶核半径概念、临界形核功概念;掌握影响凝固过程的因素的分析,及其对凝固后固体形貌和晶粒大小的影响;掌握固溶体在不平衡结晶过程中溶质原子在液相和固相中的分布的定量和定性的描述;了解成分过冷的概念及其对晶粒形貌的影响。 重点:金属凝固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基本规律。 (六)相图: 掌握相律的描述和计算,及其对相平衡的解释;掌握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包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等转变的图形、反应式;掌握二元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冷却曲线;掌握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的平衡相和平衡组织名称、相对量的计算;掌握铁-渗碳体相图及其典型合金的平衡冷却曲线分析、反应式、平衡相计算、平衡组织计算、组织示意图绘制;掌握简单三元合金的相平衡分析、冷却曲线分析、截面图分析。 重点:基本相图的分析和应用。 (七)电化学:掌握Nernst方程及其计算;理解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和超电势的概念;掌握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和防止腐蚀的方法。 重点:金属的防腐和金属的钝化 (八)表面物理化学:理解比表面Gibbs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弯曲界面的附加压力概念和Laplace公式及其应用;理解Kelvin公式及其应用;了解润湿、接触角、铺展毛细现象等基本术语,理解Young-Laplace方程;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及其应用,理解Gibbs吸附等温式;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掌握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了解多分子层吸附及B.E.T方程。 重点: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九)胶体化学:了解胶体的制备方法;了解胶体的若干重要性质(动力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理解胶团的结构和扩散双电层概念;理解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了解影响聚沉作用的重要因素;了解乳状液和凝胶的概念。 三、 题型要求及分数比例:(满分100分,材料科学基础80%,物理化学20%) 概念题(20%) 简答题(30%) 论述与计算题(30%) 应用题(20%)
|
3082 |
综合考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
无机化学: 本课程对考生的要求如下: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具备与无机化学相关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解决相对简单的无机化学问题。 一、试卷结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等。 二、考试内容 (一)化学反应原理基础 1.物质的状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溶液浓度,饱和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熟悉混合气体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气体分子运动论,实际气体van der Waals方程。 2.化学热力学基础:掌握能量守衡定律,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中的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热力学第三定律,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摩尔焓变、摩尔熵变、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熟悉一些常用术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书写热化学计量方程式的注意点,焓变与反应的自发性;了解功和热与途径的关系,物质标准摩尔熵变化规律。 3.化学动力学基础:掌握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阿伦尼乌斯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碰撞理论,活化能;熟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过渡态理论,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了解非基元反应,反应机理。 4.化学平衡: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含义及计算,平衡常数与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化学平衡受浓度、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熟悉平衡常数组合,平衡移动总规律;了解实验平衡常数,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5.酸碱平衡:掌握阿伦尼乌斯解离理论,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pH值计算,缓冲溶液pH值计算,水解常数计算;熟悉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氛,活度,活度系数,缓冲作用原理,缓冲物质选择及缓冲溶液配制,盐类水解反应,质子和电子理论;了解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影响盐类水解反应的因素,水—离子理论,溶剂理论。 6.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熟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7.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电极电势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变与电池电动势的关系;熟悉原电池,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了解电势~pH图。 8.配合物与配位平衡: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价键理论;熟悉晶体场理论,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配离子之间的平衡,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了解配位取代反应。 (二)物质结构基础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掌握四个量子数的含义与取值,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鲍林近似能级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熟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电子填充顺序,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周期表的5个区;了解原子结构理论的早期发展,原子的玻尔模型,原子轨道能级与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的关系,屏蔽效应。 2.分子结构:掌握共价键的本质、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理论要点,s和p原子轨道杂化的三种方式,分子的极性,氢键的形成条件,分子轨道理论要点;熟悉等性和不等性杂化轨道,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分子轨道的形成,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了解分子结构理论发展概况,键参数,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晶体结构: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离子极化及其对化学键型、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熟悉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的关系,晶格能;了解7大晶系,14种晶格,金属晶体,晶体缺陷。 (三)元素化学 1.氢、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常见盐类的性质,离子势;熟悉氢与氢化物的化学性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一般制备方法;熟悉锂和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2.过渡元素(一):掌握钛、钒、铬、锰、铁、钴、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熟悉过渡元素的通性(原子半径、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活泼性、氧化值、离子颜色、配合性、磁性和催化性)。 3.过渡元素(二):掌握铜族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其化合物,Cu(I)和Cu(II)的互相转化,锌族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其化合物, Hg(I)和Hg(II)的相互转化,惰性电子对效应;熟悉IB族与IA族元素性质对比,IIB族与IIA族元素性质对比。 4.硼族元素:掌握硼族元素的通性,硼、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熟悉p区元素概述,硼的缺电子性以及它的成键特征。 5.碳族元素:掌握碳族元素的通性,碳、硅、锡、铅单质及其化合物;熟悉碳酸盐的热稳定性;了解碳、硅、硼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6.氮族元素:掌握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熟悉氮磷砷锑铋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及递变规律,氮在本族元素中的特殊性。 7.氧族元素:掌握氧、臭氧、氧化物及过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硫的氢化物、氧化物、重要的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熟悉氧化物的分类;了解硒和碲。 8.卤素:掌握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卤素的通性和特性;熟悉卤素单质和次卤酸及其盐发生歧化反应的条件和递变规律,用元素电势图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各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了解拟卤素,多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 9.稀有气体: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存在以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它们的方法;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10.镧系和锕系元素:掌握镧系收缩及其影响,熟悉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通性以及重要化合物。 有机化学: 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学以及生物医用材料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科学,是一门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考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各种作用力对分子结构的影响,了解各种效应对分子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反应特性; 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 了解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范围与内容 1. 作用力 通过分子内作用力,推测化合物的稳定立体结构,如取代环己烷的构象;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比如氢键的作用等;了解孤对电子之间和成键电子之间排斥力大小,以及对键角的影响。 2. 杂化轨道理 常见化合物的杂化方式、杂化方式对化合物性质尤其是对H性质的影响、杂化方式对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影响。 3. 取代基效应 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种类、强度及其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比如诱导效应对偶极距的影响,诱导效应对邻近H酸性的影响以及对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的影响。共轭效应:共轭效应的种类、强度、对化合物稳定性及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的种类,以及对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场效应和空间效应:场效应和空间效应的特点和作用(如对胺类化合物反应活性影响)。以上综合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比如对羰基类化合物反应活性的影响。 4. 八隅体规则 根据八隅体规则画简单分子的路易斯酸结构式;八隅体规则对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如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卡宾等;卡宾在反应中的应用;画出化合物的共振式,根据共振式判断和比较化合物的稳定性;熟悉路易斯酸碱理论。 5. 邻基参与效应 邻基参与效应的条件,特点和种类。 6. 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类型和机理,亲核体亲核能力大小的判断,影响亲核取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快慢的因素,溶剂化效应对反应的影响。 7. 加成反应 双键和三键化合物重要加成反应的机理和选择性;羰基类化合物的还原。 8.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类型与机理:双分子消除,单分子消除,共轭碱单分子消除。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消除反应的取向,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9. 芳环化合物 亲电取代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亲电体的反应活性,定位效应及应用;亲核取代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苯炔机理。重氮化反应在制备芳环化合物过程中的应用。 10. 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主要反应类型和反应活性。 11. 化合物的表征 化合物中氢的位移、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和紫外吸收。 12. 立体化学 判断化合物是否具有手性以及手性结构。 13.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反应活性,Cram规则。α,β -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羧酸及衍生物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结构与反应活性。缩合反应及其机理:羟醛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迈克反应,酯的缩合反应。 14. 重排反应 分子内重排与分子间重排的区别和证据,常见重排反应机理 (Beckmann重排、Hofmann 重排、Favorskii重排,片呐醇重排,等)写法。 15. Diels Alder反应 取代基对成环的影响,利用此反应构建环状化合物。 16. 官能团保护 有机合成,常见官能团(醇、醛、酮、胺等)的保护方法。 17. 化合物的重要制备方法 如卡宾、卤代烃、醚、羰基类化合物(醛、酮、酯、酸酐、酰氯等)、双键和三键化合物等。 18. 化合物的表征 化合物中氢的位移、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和紫外吸收。 19. 合成化学 根据逆合成法分析简单分子的合成方法。 二、考试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命名与写结构式、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排顺序题、完成反应式、鉴定化合物、合成题、反应机理、推导结构题等。
|
|
|
|
|
|
|
|
|
086 |
土木工程学院 |
结构工程 |
2084 |
计算方法 |
考试大纲: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一般的插值和拟合方法。掌握数值方法求积分、微分、线性方程组、非线性方程组以及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了解这些数值方法的误差分析和收敛理论。 考试范围:一、误差分析:1.了解数值计算误差的种类和来源;2.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二、插值和差商:1.熟练运用Lagrange和Newton插值方法;2.掌握差分和差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拟合:1.了解拟合的概念;2.掌握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的方法;四、数值积分:1.了解数值积分的概念;2.熟练运用插值型求积公式;3.了解Gauss求积公式的概念;五、线性代数方程组:1.熟练掌握顺序消去法和主元消去法;2.熟练掌握Jacobi、Gauss-Seidel迭代方法及其收敛判别方法;3.掌握三角分解法、平方根法的概念;4.掌握范数的概念,会求三种常用范数;5.了解矩阵条件数的概念;六、非线性方程:1.了解非线性方程求解的一般概念;2.熟练掌握二分法、简单迭代法和Newton迭代法;七、常微分方程:1.了解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概念;2.会运用Eular法、梯形法;3.了解方程组和高阶方程的求解方法。
|
3083 |
弹塑性力学 |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平衡微分方程及应变协调方程、广义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的解题的基本议程和方法,以及塑性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塑性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及应用等。 重点掌握弹性力学的应力应变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的半逆解法、塑性力学的屈服准则及主应力法、上限法、平衡微分方程与屈服准则联立求解法及滑移线理论的初步应用等,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考试范围:应力状态理论:平衡微分方程、应力边界条件,应变状态理论:主应变、应变张量不变量、应变协调方程,应力-应变的关系:弹性体变形过程中的功与能,弹性力学问题的建立和一般原理,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弹性薄板的弯曲:基本关系式和基本方程的建立、薄板的边界条件、薄板求解的能量法、伽辽金法;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屈服准则概念、米塞斯屈服准则、屈雷斯加屈服准则,塑性本构关系: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弹塑性弯曲和扭转问题,球对称和轴对称的弹塑性问题,理想刚塑性体的平面应变问题:滑移线场的基本方程及滑移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
3084 |
钢筋混凝土原理 |
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要求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基本性能、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提高抗震性能的工程措施。熟悉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题方式:闭卷、笔试;(2)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3)试卷内容结构:基本理论和综合分析各占50%。 考试范围:1.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压力应变本构关系;2.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3.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基本要求和验算方法;4.混凝土构件的复合受力性能、力学计算模型;5.混凝土构件和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
3085 |
钢结构设计原理 |
考试大纲:了解钢结构的材料、适用范围和主要发展方向;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进行钢结构基本构件和主要连接节点的设计。侧重钢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考试范围:1.钢结构材料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钢结构的适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2.钢结构基本构件(梁、柱、板)的设计计算;3.钢桁架典型节点的计算和构造设计;4.钢框架梁柱典型节点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设计;5.支撑的作用及其计算方法;6.钢结构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
3086 |
地下建筑结构 |
考试大纲: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最新发展,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结合。 考试范围:地下建筑结构荷载,弹性地基梁理论,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浅埋式结构,沉井与沉香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盾构法隧道结构,沉管结构,基坑围护结构,顶管、管幕及箱涵结构、整体式隧道结构,新奥法锚喷结构,特殊结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矿山法,新奥法,TBM,盾构法,顶管法,沉管法,基坑施工法,浅埋暗挖法,辅助工法等)。 |
3087 |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
考试大纲:要求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微生物的形态、营养、呼吸、生长繁殖、物质代谢、遗传变异、生态以及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要求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基本原理解决污染控制中出现的可生物处理的环境问题,以便更好地将微生物应用于污染控制和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 考试范围:一、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微生物的特点、共性:微生物及其类群、特点、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微生物的发展史、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二、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的形态和构造;病毒的形态和构造;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及其在水处理中的生物指示作用;三、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酶的组成构类、分类、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类型营养物的作用,不同微生物吸收营养物的特点,微生物根据对碳源、氮源要求而区分的营养型及其特点,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模式、产能和代谢产物的特点;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曲线,各阶段的特点及在应用上的指导作用,以及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温度、酸碱度、溶解氧、干燥、化学试剂等因素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菌种退化的方法;五、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人工生态系统中活性污泥、生物膜、氧化塘、沼气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态及主要菌群的处理作用原理;六、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的微生物学工艺和原理及主要微生物菌群,微生物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的生物群落和处理工艺原理,饮用水的消毒方法,加氯和臭氧消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
|
|
|
|
|
087 |
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85 |
化学反应工程 |
反应程度,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方程,均相单一反应和理想反应器设计方程(包括间歇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变容体系的连续反应器设计,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及测定,气固相催化反应本证动力学、宏观动力学,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特性,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
2086 |
生物化学 |
(一)糖类 1、糖的分类、构型与构象 2、重要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特性 (二)脂质1、脂酰甘油类,重要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特点;甘油三酯;氢化;碘值 2、磷脂类,甘油磷脂,鞘氨醇,神经酰胺 3、脂蛋白及其分类 (三)氨基酸 1、常见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2、氨基酸的旋光性,氨基酸的酸碱性,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3、氨基酸的分析分离方法 (四)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1、蛋白质的共价结构(肽和肽键的结构,氨基酸测序,N端和C端氨基 酸残基测序的各种方法,蛋白酶,肽段的氨基酸序列测定方法,二硫键的断裂和多肽的分离,二硫键位置的确定,多肽的人工合成) 2、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生物功能 (五)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1、蛋白质构象的研究方法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质(构型与构象,多肽链肽键的二面角,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超二级结构,常见的纤维蛋白质) 3、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球状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特征,亚基缔合和四级结构) (六)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1、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血红蛋白分子病的机理 2、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的识别,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类别 (七)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1、如何确定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和沉淀性质 3、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含量和纯度的测定 (八) 酶通论 1、酶是生物催化剂,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酶的化学本质,辅酶 2、酶的分类和命名 3、酶的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4、核酶、抗体酶、寡聚酶、同工酶及诱导酶 (九) 酶促反应动力学 1、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米氏学说,米氏常数,双倒数作图法,多种底 物反应的不同机理,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2、酶的抑制作用 3、酶反应的影响因素 (十)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酶的活性中心及其作用原理酶活性的调节 (十一) 维生素与辅酶 1、维生素的概念,和辅酶的关系 2、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在视觉中的作用,维生素D与固醇,维生素C与坏血病,维生素B2与FMN、FAD,泛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B6,维生素B族与辅酶。) 3、辅酶的金属离子 (十二) 核酸通论 1、核酸的早期研究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2、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3、核苷酸的组成、碱基分子式 4、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 5、RNA的结构、类型,tRNA的三级结构,真核生物mRNA结构特点,rRNA的分类 (十三)核酸的结构 核苷酸、DNA的结构、RNA的高级结构 (十四)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核酸的水解 2、核酸的酸碱性质3、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十五)核酸的研究方法 1、核酸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 2、核酸的凝胶电泳 3、PCR (十六)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膜的组成、性质、分子结构 (十七)代谢总论 1、能量代谢重要性 2、辅酶Ⅰ、辅酶Ⅱ、辅酶A 3、代谢常见的有机反应机制 4、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十八)糖酵解作用 1、定义及过程 2、反应阶段及能量变换的计算 3、丙酮酸的去路 4、过程的调节及其他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 (十九)柠檬酸循环 1、柠檬酸循环的过程、作用和地位 2、其反应机制、调控和化学总结算 3、该循环的双重作用 (二十)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1、电子传递过程、氧化呼吸链概念及组成 2、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及葡萄糖彻底氧化的总结算 (二十一)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1、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反应、反应速度的调控及该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2、葡糖异生作用途径、能量消耗意义和调节 3、乙醛酸途径 (二十二)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1、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2、糖原降解和生物合成的基本知识 (二十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1、脂肪酸的氧化与调节、不饱和酸的氧化 2、酮体 3、磷脂、鞘脂类、甾醇的代谢 (二十四)脂类的生物合成 贮存脂肪和脂类的合成 (二十五)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分解代谢 2、尿素循环 3、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 4、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5、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 6、氨基酸代谢缺陷症 (二十六)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1、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2、重要氨基酸衍生物的了解 (二十七)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
2087 |
物理化学 |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非电解质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物理化学
|
2088 |
环境监测 |
1、水和废水监测 水质污染的主要类型及其定义;地面水、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确定;水样采集和保存;水样预处理方法:消解,挥发、蒸发与蒸馏,萃取法;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的意义及常用的测定方法;金属化合物主要监测方法; DO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收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下一篇文章: 华侨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参考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