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云南大学
1 825-《普通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测试考生对于生态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 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初步具有整体观、系统观、动态观、时空尺度观等生态思维方式。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三、试卷的题型结构 概念及术语理解(英文名词须先翻译成中文名词,再作解释 辨析比较 (概念及术语比较) 简答题 分析题 (图表分析) 论述题 四、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与生物的生态关系 1、环境、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生物对环境 的改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因子作用特征及规律,生物对环境 因子的适应规律和一般原则。 2、陆生和水环境中的光因子变化规律,光(光强、光质、光周 期)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生物对光(光强、光质、光周期)的生态适 2 应(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型。 3、地球大气、土壤和水温的分布特征与变化,温度(温度变化、 极端温度、积温等)对生物分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生物对温度(温 度变化、极端温度、积温等)的适应(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等 方面),动物的体温。 4、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陆地表面水的分布 与水因子的生态意义,陆生生物的水分平衡,水生生物(海水、淡水) 的水分平衡,生物对生境水分供应状况的适应及生态型。 5、大气层的生态学意义,氧与生物。 6、土壤的形成与生物,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生物的影响,植物对 土壤类型的适应。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趋同适应与生活型,趋异适应与生 态型。 8、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与相互作用,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适应 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适应组合。 (二)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与数量变动 1、种群的概念,种群形成的基本形式,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 的生态生物学意义。 2、种群动态,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与种群数量统计,种群个体的 空间分布与原因,种群动态参数,种群动态的统计与表达,生命表, 存活曲线与种群动态的模型,逻辑斯谛方程及其生态学意义,自然种 3 群的数量变化,引发种群动态的内外因素,种群数量变化的调节机制, 生态入侵。 3、集合种群的概念,集合种群空间特征,集合种群动态,集合 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三)种群的遗传结构、进化机制和物种的形成 1、生物种的概念,物种与种群。 2、种群的遗传特征,种群遗传的分子基础,种群遗传变化与基 因频率,种群遗传平衡状态,哈代-温佰格定律与物种进化。 3、生物的进化要素与动力,变异及其进化意义,物种遗传变异 的空间形式,自然选择的机制,自然选择与适合度,自然选择的模式, 自然选择的生物学单位,种群大小与遗传漂变,遗传漂变的进化和适 应意义,遗传瓶颈及其与种群灭绝,建立者效应与生物入侵。 4、物种形成的过程,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形成的生态机制。 (四)物种的生活史对策 1、生物的生活史,生活史组分,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能量 分配与生活史组分间的权衡。 2、生殖对策,生殖价和生殖效率,r 和 K 对策,C、S 和 R 对策, 机遇、平衡和周期性生活史对策,生境与生活史对策。 3、生境存在极端不利时期生物的生活史,滞育、休眠、迁移的 形式及生态适应意义,复杂生活周期与进化意义。 (五)种内关系 4 1、种内竞争,植物的密度效应,植株密度与个体大小,最后产 量恒值法则,自疏与自疏法则。 2、物种内的性关系,两性细胞结合与有性繁殖,无性生殖和有 性生殖的适应意义,性比及影响性比的因素,性选择,次生性特征(如 雄性诱惑性特征等)的形成机制于进化意义,植物的性别系统,动物 的婚配制度及其成因。 3、动物的领域和社会等级,领域和社会等级的生态适应意义, 影响动物领域大小的因素,动物的社会等级与优选权,动物社会等级 的确定方式与途径。 4、动物种群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分散利用领域与群集共同 利用领域,集群生活的生态学意义。 (六)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表现与条件,竞争的类型与一般特征,种间竞争的 理论模型,生态位理论,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竞争与生态位的扩张 和收缩,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对种间竞争的影响。 2、捕食关系,广义捕食与典型捕食,捕食者与猎物的进化关系 和数量关系,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意义,在物种、种群和 个体水平上捕食者对猎物以及猎物对捕食者的生态影响。 3、食草关系,食草关系中植物受损的特点,植物对被食的适应, 植物与食草动物种群的相互动态,人工草地的管护技术的科学基础与 必要性,食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意义。 5 4、寄生关系,寄生物与寄主的相互适应与协同进化,寄生物与 寄主种群的动态,社会性寄生。 5、共生作用,偏利共生与互利共生,互利共生的专性与兼性, 动植物间的互利共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共生,互利共生的 进化。 (七)群落生态 1、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性质的个体论与有机论。 2、群落的组成,群落最小面积,群落组成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 与作用,群落成员型,群落组成种类是数量特征,种间关联。 3、生物多样性及其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度量,常见的多样性指 数,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成因假说,生物多样性保 护。 4、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单元,生活型及生活型谱,群落垂 直结构,群落水平结构,群落水平和垂直结构与环境的关系,群落结 构的时间变化,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5、影响群落结构的要素,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捕食对群落 结构的影响,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中度干扰理论,干扰理论与生 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岛屿的生物多样性,岛屿效 应与自然保护,物种资源利用与资源丰富度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 响。 6、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 6 演替系列,原生演替系列、次生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引发演替 的主要因素,演替方向,演替过程理论模型,演替顶级理论,演替与 造林,演替与生态退化,演替与生态恢复。 7、群落的分类,群落的连系性与间断性,群落分类的学派;中国 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植物群落的命名;群落的数量分类,群落 直接排序与间接排序。 (八)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营养级与营养金字塔,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和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的生产与分解,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的过程,初 级生产的限制因素和影响因素,初级生产的测定方法,生态系统中的 次级生产的过程,次级生产的测定方法,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生态 系统中的分解的过程,分解的过程影响因素。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层次上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 层次上的能量流动,异质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分解者和消费者在能 量流动中的相对作用。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特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体型 循环与沉积型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与可持续,物质循环与人类生态环境问题。 (九)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7 1、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陆地植被分布的纬度地 带性与经度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地带性植被与隐域植被。 2、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 布。 3、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和分布,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荒漠,冻原。 (十)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 1、生态系统服务。 2、全球生态危机。 3、生物多样性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