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政治经济学复试考试考研大纲 考研大纲简介:《政治经济学》复试以考察考生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为目的。其目标在于检验考生准确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及基本原理,分析问题 和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其要求是熟练掌握以下相关内容:政治经济学基本 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理论、资 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理论、 经济规律与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涉及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目的和要求: 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根本研究 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二、经济学的出现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四、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某些方法的借鉴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目的和要求: 掌握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商品二因素 及其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 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货币的形式 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三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与市场体系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机制 三、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四、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第三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目的和要求: 掌握剩余价值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 提,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 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基本形式与变化趋势。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流通公式(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二、总体生产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二、剩余价值率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五、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一、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及其派生形式 三、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目的和要求: 掌握资本积累理论,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主要特征、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一、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 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三、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的构成及其提高 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三、无产阶级贫困在当代的表现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理论 目的和要求: 掌握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重点掌握资本循环与资本 周转的联系与区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 心问题,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实现条件。 第一节 资本循环 一、产业资本存在的三种形式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三、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四、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五、流通时间 六、流通费用 第二节 资本周转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周转周期 四、劳动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六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目的和要求: 掌握资本的具体形式与剩余价值分配理论,重点掌握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产 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地租等具体形式,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及 其各个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总体上把握和了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 一、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 二、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三、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第二节 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三节 商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 商业资本的形式和作用 二、 商业利润的确定与平均利润率 第四节 借贷资本与银行利润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职能 二、利息与企业利润 三、利息率 四、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第五节 股份资本和股息 一、 股份资本的形成及其性质 二、 股票与股息 三、 股票的买卖 第六节 资本主义信用 一、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 信用形式及其本质 三、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第七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地租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二、 级差地租 三、 绝对地租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目的和要求: 学生掌握经济危机理论,重点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认识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与物质基础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目的和要求: 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及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认清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目的和要求: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实质及其后果;进一步加深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 本质、发展趋势及其内在矛盾的认识。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协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目的和要求: 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 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而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一、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决定因素 二、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 三、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含义、主要矛盾和根本 任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 为进一步学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其依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依据 二、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与效率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特点,了 解市场体系的内容以及市场规则,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 第三节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方向 三、改革的成效和基本经验 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居民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以 及其基本经济行为,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特点和现实等。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二、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居民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目的与要求: 了解与掌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含义,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条件,社 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 总需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来观 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处理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一、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因素 二、社会总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三、社会总需求变动对社会总供给的影响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一、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平衡的一般条件 二、社会总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 三、对外开放条件下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平衡的条件 第三节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一、社会总供给不平衡的可能性 二、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三、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四、对外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及其原因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目的与要求: 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理解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 展的因素,理解并掌握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知识。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三步走”战略和“两个百年”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民族复兴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及特点 二、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目的与要求: 了解与掌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 和外汇;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概述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外汇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汇 第三节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保障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 目的与要求: 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涵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 要性;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分类和选择调控模式的依据;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有关知识,来探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宏观调控体 系改革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措施。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及转变 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三、健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一、宏观调控的内容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