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61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1
1`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法理学与宪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2)
学院名称(盖章): 法 学 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8 年 7 月 4 日
2
第一部分 《法理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2)
一、考核要求
1、考生应当准确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考生应当准确掌握法理学原理及相关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逻辑。
3、考生应当能够综合分析各种法律问题和法律规则背后所包含的法理思想和法理精神。
4、考生应当了解法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5、考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表达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1、考生对法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法理学前沿问题的了解程度;
2、考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综合法学理论素养;
3、考生综合应用法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生进行法律研究的基础及进一步培养的潜力。
三、考核内容
导 论
第一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法的要素
第二章 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
第二节 法的起源
第三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三章 法律的价值
第一节 法律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法与秩序
第三节 法与自由
第四节 法与平等
第五节 法与人权
第六节 法与正义
3
第四章 法的渊源与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分类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五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第六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
第八章 法律技术方法
第一节 法律技术方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解释
第三节 法律推理
第四节 法律论证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第一节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第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第一节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 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第三节 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第四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文化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 中国的立法体制
第三节 中国的立法程序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
第一节 法律实施的意义
第二节 法律执行
4
第三节 法律适用
第四节 法律遵守
第五节 法律实施的监督
第十五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节 依法治国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四、参考书目
张文显等,《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5
第二部分 《宪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03)
一、考核要求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以宪法和宪法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宪法学,
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宪法学以其特殊的功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总体上准确把握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分类特征和学习要求,对于深入学习宪法
学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学科,在法学体系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以宪法、宪法现象及其发
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堪称“治国安邦之学”。该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求在学习和研究宪法的过程中,
尽可能的具备较宽泛的相关知识储备,特别是政治学、经济学、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宪法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有:宪法学学科的基本背景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宪法学基本
原理、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
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宪法实施的监督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是:能够比较熟练地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宪法现象,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国家宪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
特点,发现中国宪制的独特规律及其发展道路,并以此来指导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
二、考核评价目标
基本知识点的考核评价目标:识记并掌握《宪法学》中的基本知识点,深入理解中国宪法的指导思
想和基本原则。法治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考核评价目标:理解并领会体现在中国现行宪法中的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运用“马魂、中体、西用”三融通的方法论视角来解读和理解中国宪法,能
够解读隐藏在宪法条文背后的立法目的,领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意义,增强中国法律人
对中国宪制发展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6
三、考核内容
导论
第一节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
第四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和渊源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
第四节 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
一、清末预备立宪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宪法
四、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 年宪法
三、1975 年宪法
四、1978 年宪法
五、1982 年宪法
7
六、对 1982 年宪法的四次修改
第三章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宪法指导思想
第二节 宪法基本原则
第四章 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性质
第二节 国家形式
第三节 国家标志
第五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经济制度
第二节 政治制度
第三节 文化制度
第四节 社会制度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七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四节 国务院
8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七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九节 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
第八章 宪法实施的监督
第一节 宪法实施
第二节 宪法监督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四、参考书目
《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许崇德、韩大元、
李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1 年 11 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