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004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初试考试大纲 956 应用地球物理综合 一、考试性质 应用地球物理学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 包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而设置的 业务课程考试内容,由学校自主命题。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重力勘探部分 15% 磁法勘探部分 10% 电法勘探部分 20% 地震勘探部分 55% 考核学生掌握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应用地球学核心 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考试目标及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重力勘探 一、考察目标 考查学生的关于重力勘探的知识水平的基本技能,包括地球重力场、重力勘 探的基本理论、重力仪器、重力勘探的观测技术、数据改算和处理、重力异常计 算、重力异常反演、重力异常分离、重力异常解释和应用等。 二、考试内容 1. 地球重力场 重力、重力场、重力位的概念、特征及数学表达式;地球重力场的组成和变 化规律,地球正常重力场的定义和计算;重力异常、重力矢量、重力张量的概念。 2. 岩(矿)石密度 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密度特征;岩矿石 标本密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 重力异常计算 重力、重力矢量和重力梯度张量的基本表达式;规则形体(球体、水平圆柱 体、铅垂台阶、倾斜台阶、水平矩形棱柱体、铅垂圆柱体、直立长方体)重力异 常及其导数的计算和异常特征;线密度、面密度的概念,水平物质带、铅垂物质 带、铅垂物质带的定义及重力异常计算;不规则二度体和三度体、密度分界面的 重力异常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4. 重力仪 绝对重力仪、相对重力仪和井中重力仪、重力梯度仪的原理;影响重力仪测 量精度、灵敏度的因素和消除方法。 5. 重力测量技术 重力测量技术设计(比例尺、测网、精度);重力仪的检查和标定;基点(网) 的布设与联测;陆地普通重力点的布置和观测;海洋重力测线的布设和测量;航 空重力测量、井中重力测量、重力梯度测量的原理和意义。 6. 重力异常改算 重力基点网平差;重力仪零点漂移改正、厄特弗斯改正、地形校正、中间层 校正、高度校正、纬度校正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自由空气异常、布格异常、均衡 重力异常的计算及地质地球物理意义。 7. 重力异常分离 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的概念、特征;对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处理的平滑法、平 均场法、趋势分析法、解析延拓法、高阶导数法、频率域滤波法的原理和作用。 8. 重力异常反演 局部地质体几何和物性参数反演的特征点法、最优化法、人机交互法的原理 和方法;密度界面深度反演的迭代法原理;地层密度的广义线性反演法原理;重 力反演的多解性问题。 9. 重力异常解释及应用 典型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的重力异常特征;异常识别和解释;海洋重力异 常特征,地壳均衡和均衡重力异常;重力资料在地球深部构造、大地单元划分、 油气勘探、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考古等的应用。 第二部分 磁法勘探 一、考察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可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 析与设计方案的能力,初步建立磁法勘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地磁场 地磁场的分布特征、地磁场的组成、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地磁场的数学表达 (高斯球谐模型);地磁要素、地磁图等概念 2、岩石磁性 表征岩石磁性的几个物理量;物质磁性规律及岩、矿石磁性特点;影响岩石 磁性的因素;岩石磁性的产生及磁性测定方法 3、磁力仪 机械式磁力仪、质子磁力仪、光泵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的测量原理;Δ T 的物理意义 4、磁测工作方法 磁测野外工作设计(测网布设、测量比例尺、测量精度);磁测野外工作方 法(地面磁测和海上磁测) 5、磁异常正问题 磁异常正问题、有效磁化强度矢量与总强度磁异常Δ T 的关系、磁性体磁场 的正问题的基本理论、几种规则形体磁异常特征(球体、水平圆柱体、板状体) 6、磁异常处理与转换 几种处理与转换的基本原理(圆滑、插值、解析延拓、方向导数等) 7、磁异常反问题 几种简单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特征点法、切线法、磁异常快速自动反演、 最优化反演方法、三维物性反演) 8、磁异常的地质解释 典型地质体和构造的磁异常特征;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地磁证据;磁法勘 探的应用 第三部分 电法勘探 一、考察目标 熟悉常用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熟悉基本公式推导,能够 正确应用公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掌握岩、矿石电性的基本特 点及影响因素,视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各电法分支方法的正演方 法,以及典型地电断面上电法异常的特征和电法异常的分析方法;掌握平面电磁 场的传播规律、特征。 二、考试内容 1.地下稳定电流场及交变电磁场的基本特征 2.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 场源频率域电磁法、瞬变电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3.电法勘探仪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及解释。 第四部分 地震勘探 一、考察目标 基本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地震勘探的实践能力。其中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包括常规处理、目标 处理和特殊处理等,掌握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处理软件等方面的 知识;了解该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数 据处理研究的能力。其中地震资料解释包括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和解释的基本方 法,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流程及对断层,典型构造及不整合的解释及时深转 换与构造图的编制,并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解释的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绪论:地震勘探概述,地震勘探三大环节及其内在联系,地震勘探发展史, 地震勘探主要解决的问题 2 地震波动力学:地震波的形成与弹性常数,纵横波的形成及其传播,弹性 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几何扩散,吸收衰减等),地震波的反射、透射与弹 性分解面上的能量分配,实际地质岩层中的地震波,面波及其特征 3 地震波几何运动学: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反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 波运动学,折射波运动学,绕射波运动学,多次波运动学,VSP 上行波与下行波 4 地震波频谱与地震勘探仪器简介:地震波信号及频谱特征,地震信号的 激发,地震信号的接收,典型数字地震仪原理简介,陆地震源与海洋震源 5 陆地与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陆地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观测系统 及图示法,海洋地震勘探方法原理,海洋地震勘探工作特点,海洋地震勘探特殊 干扰波 6 地震组合法原理:组合的基本原理,简单线性组合,组合检波的形式及其 特性,海洋漂浮电缆内组合检波特性 7 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动静校正原理,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原理,多次叠加特 性,多次迭加参数的选择,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 8 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速度的求取方法,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 种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测定,迭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9 三维地震勘探:陆地三维地震勘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数据的 处理,三维地震数据的显示,交互式三维地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10 地震勘探新方法技术:地震模型技术,地震多波探测技术,亮点与 AVO 技术,VSP 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微地震技术,OBS(OBN、OBC)勘探技术 11 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概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处理的 任务与分类,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12 信号处理基础:一维付里叶变换,二维付里叶变换 13 反褶积:反褶积概念,反褶积方法--最小平方反褶积、地震子波的求取和 处理、预测反褶积 14 动静校正:动校正--动校正的基本概念、动校正量的计算方法、动校正的 实现、高保真动校正,静校正--静校正的基本概念、自动统计静校正 15 速度分析:速度谱--速度谱的基本原理、振幅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谱、 用计算机计算速度谱的实例,速度分析应用--速度扫描、速度谱参数选择及资料 解释和应用、倾斜地层的连续速度分析 16 叠加和偏移:叠加--一般水平叠加、自适应水平叠加、弯曲测线水平叠 加,偏移--偏移处理技术、时深转换 17 目标处理:常规目标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目标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 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 18 特殊处理:反演性特殊处理--亮点及 AVO 分析、高精度反演,属性特殊 处理--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数据处理、可视化数据处理 19 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地震剖面的各种含义;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 度,几种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地震的分辨能力与薄层的概念;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20 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方法: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包括地震剖面与 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等; 地震剖面的对比,包括反射波对比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对比的方法;识别与复杂地 质现象有关的异常波及判断地震解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假象。 21 构造解释:构造解释步骤和流程;断层的解释,包括断层的识别标志、 断层要素的确定和断层的平面组合;典型构造解释,包括披覆构造、挤压构造与 高陡构造、底辟构造、花状构造等;不整合的解释,包括不整合的反射特征、几 种典型不整合的剖面特征等; 22 构造图的编制:几种常用的时深转换方法;构造图的编制及对基本构造 特征的分析等 四、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