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无机化学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类有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使化学化工类本科生掌握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和元素的单质 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及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基础 和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无机化学实验部 分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三部分, 其中元素化学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掌握好这些内容以及为后续化学课程打好基础,要求 掌握一些化学原理和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化学热力学和现代物质结构理论。 2. 基本要求 (1) 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2) 了解并掌握现代结构理论基本,掌握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理论,主要是原子 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结构基础; (3) 掌握元素化学方面的知识; (4)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巩固元素化学的课程内容。 三、主要内容(△:重点 ★:难点) 第一篇 化学反应原理 1 气体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2 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 热化学 2.1 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热效应 2.4△盖斯定律 3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4 化学平衡 熵和 Gibbs 函数 4..1 化学平衡及其特征 4.2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4.3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4.4 化学平衡的移动 4.5★ 自发变化和熵 4.6★ Gibbs 函数 5 酸碱平衡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 pH 值 5.3△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4△缓冲溶液 5.5 酸碱电子理论 5.7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5.8 配位反应和配位平衡 6 沉淀溶解平衡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6.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7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电化学电池 7.3△电极电势 7.4△电极电势的应用 2.3.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参数 第二篇 物质结构基础 8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8.1 氢原子结构 8.1.1 氢原子光谱、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 程、△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与电子云 8.1.2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 布图 8.2 多电子原子结构 8.2.1 核外电子排布、最低能量原理、泡利 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及特例 8.3 元素周期律 8.3.1 △长式周期表、周期、族、元素分区 9 分子结构 9.1 化学键、共价键形成及特点、★分子轨 道理论及要点、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9.1.1 键参数 9.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9.2.1 △分子间偶极矩、★极化率 9.2.2 分子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 键 10 晶体结构 10.1 晶体内部结构与分类 10.1.1 晶体的基本概念 10.1.2 四种晶体的分类 10.2 离子晶体 10.2.1 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 10.2.2 △★离子极化及应用 11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基本概念和命名 11.1.1 配合物组成、形成体、配位数、配体 11.1.2 命名:习惯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11.2 配合物空间结构和磁性 11.2.1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11.2.2 磁性与空间结构关系 11.3 价健理论 11.3.1 △价键理论要点 11.3.2 △杂化轨道的类型与配合物的结构 11.4 晶体场理论 11.4.1 ★晶体场理论要点 11.4.2 △晶体场理论与配合物结构 12 s 区元素 12.1 s 区元素概述 12.1.1 s 区元素共性 12.1.2 s 区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2.2 s 区元素的化合物 12.2.1 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 12.2.2 ★ROH 理论 12.2.3 锂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13 p 区元素(一) 13.1 P 区元素概述 13.1.1 p 区元素共性、△四个特征 13.1.2 惰性电子对效应 13.2 硼族元素 13.2.1 △硼及其化合物 13.2.2 铝及其化合物 13.3 碳族元素 13.3.1 碳族元素概述 13.3.2 碳、硅及其化合物 13.3.3 锡、铅及其化合物、△★二价锡的还 原性和四价锡的氧化性 14 p 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1.1 氮族元素概述 14.1.2 △氮及其化合物 14.1.3 △★磷及其化合物 14.1.4 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14.2 氧族元素 14.2.1 氧族元素概述 14.2.2 氧及其化合物 14.2.3 △硫及其化合物 15 p 区元素(三) 15.1 卤素 15.1.1 卤素元素概述 15.1.2 卤素单质及其性质 15.1.3 △氢化物、氧化物 15.1.4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15.1.5 P 区元素性质变化的一般规律 16 d 区元素(一) 16.1 d 区元素概述 16.1.1 d 区元素通性 16.2 铬 16.2.1 铬(Ⅲ)的化合物 16.2.2 △铬的(Ⅵ)化合物 16.3 锰 16.3.1 锰(Ⅱ)的化合物 16.4 铁、钴、镍 16.4.1 铁、钴、镍的通性 16.4.2 铁(Ⅱ)、钴(Ⅱ)、镍(Ⅱ)的化合物 16.4.3 △铁(Ⅲ)、钴(Ⅲ)、镍(Ⅲ)的化 合物 17 d 区元素(二) 17.1 铜族元素 17.1.1 铜族元素的通性 17.1.2 铜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7.1.3 铜(Ⅰ)和铜(Ⅱ)的相互转化 17.2 锌族元素 17.2.1 锌族元素的通性 17.2.2 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7.2.3 汞(Ⅰ)和汞(Ⅱ)的相互转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