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1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 考试代码:[706] 一、考试要求 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学基础理论,了解社会学基本范畴,一般理论和主要流派,并能够 运用社会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 (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涵义 (二)社会的类型 (三)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一)作为社会行动的个人 (二)社会关系 (三)社会行动 第三节 文化 (一)文化的涵义与分类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2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二)基本社会化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个性及其形成 (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三)个性与民族性 第四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三)社会互动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二)符号互动论 (三)常人方法学 (四)社会交换论 (五)人际互动 第三节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五章 社会初级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 3 (二)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三)家庭的变迁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第二节 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一)组织的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二)组织的运行 (三)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家长制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 (四)组织文化 (五)组织管理中的参与 (六)中国的单位组织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社会分化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四)等级、身份与种姓 第二节 社会分层 (一)社会阶层的涵义与特点 (二)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三)社会分层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 (二)社会流动的模式 (三)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 (二)社区的类型 (三)社区研究 4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 (二)城市市区 (三)城乡关系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 (二)城市化的进程 (三)我国的城市化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类型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社会制度的关系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化 (二)制度变迁 (三)我国的体制改革 第十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认证 (四)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 第二节 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的实质 (二)人口理论 (三)中国人口问题 (四)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第三节 劳动就业问题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与类型 (二)失业及其成因 (三)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第四节 贫困问题 5 (一)贫困的界定及类型 (二)关于贫困的理论 (三)我国的贫困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四)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 (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二)政权、法律和纪律 (三)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一)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二)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 (三)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第一节 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三)社会变迁的因素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 (二)历史循环论 (三)社会进化论 (四)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五)冲突论的社会变迁观 (六)吉登斯的社会变迁理论 第三节 社会规划 (一)人类理性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二)社会规划及其类型 (三)社会指标体系 第十三章 社会的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 (一)“现代化”的涵义 (二)“现代化”的内容 6 (三)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式 (二)“工业社会”理论模式 (三)“理性化”理论模式 (四)吉登斯的多维现代性理论模式 (五)哈贝马斯的“系统—生活世界”两层次现代化理论模式 (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现代性的批评 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 (二)社会趋同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对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论述 (三)中国的现代化 第四节 “后工业”时代与现代化 (一)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拉什的“去组织化的资本主义” (三)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化” (四) “消费社会”论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 2.试卷分值:150 分 3.题型结构: a: 概念题(30 分) b: 简答题(60 分) c: 论述题(60 分) 四、参考书目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