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第 1 页,共 6 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535 运动训练学 适用专业: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5202 运动训练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判断题: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简答题(简述题):3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的基本原 理、基本方法、运动训练的组织与计划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 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释义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 二、运动训练概述 (一)运动训练释义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概述 (一)运动训练学释义 (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第 2 页,共 6 页 (三)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四)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的构成 (三)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的异同 (四)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 三、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第三章 运动训练原则 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 (一)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 (二)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有效控制原则 (一)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周期安排原则 (一)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五、适宜负荷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 六、区别对待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第 3 页,共 6 页 (一)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 (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四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一)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二)运动训练方法体系 (三)运动训练手段概述 (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 二、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重复训练法 (二)间歇训练法 (三)持续训练法 (四)变换训练法 (五)循环训练法 (六)比赛训练法 三、 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五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二)运动员体能的构成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一)力量素质释义 (二)最大力量的训练 (三)快速力量的训练 (四)爆发力的训练 (五)相对力量的训练 (六)力量耐力的训练 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一)速度素质释义 (二)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 (三)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 (四)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 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一)耐力素质释义 (二)有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 第 4 页,共 6 页 (三)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 (四)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第六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 (一)运动技术释义 (二)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 二、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三、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五)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第七章 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一、 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一)竞技战术的定义 (二)竞技战术的构成 (三)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二、 战术训练方法 (一)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方法 (二)程序训练法 (三)模拟训练法 (四)实战法 三、战术方案的制订 (一)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二)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一)意念训练法 (二)诱导训练法 (三)模拟训练法 三、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 (一)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 第 5 页,共 6 页 (二)使用表象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放松法的关键 (三)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 (四)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 (五)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 四、运动智能概述 (一)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 (二)运动员智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三)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 运动训练计划 一、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一)运动训练计划释义 (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 (三)运动训练计划分类 二、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 (二)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 (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年龄特征 (五)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特征 (六)基础训练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七)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八)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三、年度训练计划 (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四、周训练计划 (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 (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三)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四)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 五、课计划与组织 (一)训练课的种类 (二)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 (三)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 (四)训练课的结构 (五)训练课的负荷量度 第十章 运动队伍管理 一、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 (一)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 二、教练员与运动员 第 6 页,共 6 页 (一)教练员 (二)运动员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版。 2.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版。 四、样卷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 。 A 重复训练法 B 间歇训练法 C 变换训练法 D 比赛训练法 二、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对的打“√”,错的打“×”) 1.以每组完成极限重复次数的连续蛙跳的方式发展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是不科学的。 三、简答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1.什么是技术风格?在训练实践中应如何培养运动员(队)的技术风格? 四、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应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试结合您所从事的运动专项特点进 行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