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国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8) 学院名称(盖章):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4 年 7 月 10 日 《中国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8 一、考核要求 《中国地理》是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地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掌握《中国地 理》课程相关内容理论和方法,既是地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也是考生是否具备研究生学习资格的 考试科目之一。 《中国地理》是专业培养中,由“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由“知识、理论-分析应用”、由“局 部-区域”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作为研究型硕士入学选拔性考试,本科目在考察中国地理的基本知 识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命题难度应与本校地理科学专业中 上水平学生相应课程学习的水准相当。 二、考核评价目标 1.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位及地理意义,中国地理环境结构与特征;应用分析比较方法认识中国与 同纬度大陆东西岸、世界相近规模国家地理环境差异性、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的归纳分析能力;中国人口、民族、城镇分布与格局特 征;景观与人口、民族、城镇化相关分析能力;自然资源特点,分布与工、农业生产布局相关分析能 力。 3. 综合中国自然、经济、政治(行政空间的地域分异规律、结构)及局部区域主要地理过程形 成、演化及人地关系特点,关键是人地关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及其对策等综合性区域分析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中国地理区位及特征 第一节 中国地理区位及疆域 地理位置分类与区位: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理意义,中国疆域、国土特征 第二节 中国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大地构造地势及出现的地貌格局,外营力组合与常态地貌,地表物质与特殊地貌 第二节 水热结构与自然地带 青藏高原隆起与季风环流形成;气候区域与水热结构,土壤植被带谱及形成;地表径流空间分异 特征 第三节 地理景观格局演变 第三、四纪地理景观格局特征与青藏高原隆起的相关性;全新的气候波动与中国北方农业的兴衰、 朝代更替之间的相关性;改革开放以来景观城市化空间分异与自然空间特征的相关性 第三章 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第一节 人口密度及地理意义 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征 第四章 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 第一节 可更新资源(水、土、气、生物)开发与农业布局 可更新资源空间组合特点与农业分布;温度带与熟制空间差异;“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与华 北缺水问题综合分析 第二节 能源与开发 中国煤、油、天然气分布与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光、风、潮汐)的分布与开发前景分析; 中国水能资源富集特征与地理环境相关性分析,中国能源结构综合分析与能源战略 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开发 中国矿产资源区域组合特征与工业布局相关性分析;“资源型”城镇及可持续发展途经分析,资 源开发与循环经济 第四节 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 人类遗产与地理环境相关影响分析;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及差异分析 第五章 交通网布局 中国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网络空间特征 第六章 工业布局与工业化 第一节 工业结构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演进阶段、特征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布局战 略指导思想的异同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四大工业基地集聚特征及形成的综合因素分析 第二节 区域开发 重点开发地域演化阶段特点及评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评价、沿海 外向型开发的后续拓展分析 第七章 中国地理区划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理论基础——地域分异规律辨析:区划原则---方法体系;中国三大区演化特征及 区内分异;重要地理界线及地理意义 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概念体系、区划原则;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化及阶段特征;区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分 析;行政区划调整的途经分析 第三节 中国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原则;新中国政府经济区划演进 第四节 综合地理分区 自然、经济、行政(政治)空间异质性分析;全国综合区划的可能性分析;以生活或熟悉地域为 例进行单一或综合地理区划实例分析 第八章 区域分析实证 三大自然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综合分析(以赵济编写的 21 世纪教材《中国地理》分区为准);三大区自然格局及演进中主要的自然地理过程分析 参考书目: 1、 中国地理教程(第一版),王静爱,高教出版社,2007.3 2、 中国地理(21 世纪教材第一版),高教出版社,1999.7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