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1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18 科目名称:考古学通论 I. 考查目标 考古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考古学导论、考古学简史、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 至元明清考古等方面。要求考生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较深入地理解考古学的基 本理论及方法、较清晰地把握考古学科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了解重大考古新发现及其学术 意义,并能够展示出分析和解决考古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考古学导论 2.考古学简史 3.史前考古、 4.夏商周考古、 5.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8-10 题)、2.简答题(4-5 题)、3.论述题(2-3 题)。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考查目标】 1.具有较扎实的考古学基础知识。 2. 全面把握考古学中的基本概念。 3.正确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4. 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2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考查目标】 1. 全面了解考古学产生的背景。 2. 正确把握考古学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考查目标】 1. 认识中国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基本特征。 2. 把握各区域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谱系。 3. 了解考古学文化的兴衰原因。 4. 理解文明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3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考查目标】 1. 了解夏商周文化的来龙去脉。 2. 充分认识三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3. 正确把握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考查目标】 1. 充分把握历代都城格局的演变规律及特征。 4 2. 全面认识历代埋葬制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 通过各类遗物及相关遗迹了解手工业、农业生产以及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方 面的情况。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