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60] 考试科目名称:艺术和文字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和考试时长: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长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1)艺术理论,90 分;(2)文字理论 60 分。 4.题型结构:(1)填空——10 空,10 份。(2)选择——10 小题,10 分。(3)术语解释 ——4 小题,20 份。(4)判断对错并且说明理由——2 小题,20 分。(5)回答和论述——2 小题,40 分。(6)分析和应用——2 小题,5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艺术与社 会生产关系,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的定义,艺术以特有方式掌握世界的两个方面,艺术以形象反 映世界的三个方面,艺术反映世界真实性的三个方面,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区别,艺术形象 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艺术的审美本质:艺术与美的关系的三个方面;艺术审美本质的三个方面,情感在艺 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与现实美的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 表现形态,艺术的情感特征。 2 艺术的门类 ■艺术的分类:艺术门类划分的标准,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主要艺术门类:各种主要艺术门类的类型和主要特征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3 艺术的发展 ■艺术的发生: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三种主要理论,艺术发生的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与艺术发生的关系的四个方面,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准艺术”的 衰落与艺术发生的原因。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两种理论,艺术发展他律性的五个方面, 艺术发展自律性,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的三个方面,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三个原因, 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艺术发展与艺术革新,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艺术民族性的根源,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 表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两个条件,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世界艺术的三个特征,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4 艺术的创作 ■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主体性的两个方面,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艺术心理 定势,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优化艺术心理定势的作用。 ■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典型化、艺术语言符号,意识与无意识, 形象思维的特征、逻辑性和逻辑规律,艺术创作的心理与思维活动,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 区别,艺术灵感的产生。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方法的 多样性,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5 艺术的作品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艺术作品内 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作品的意蕴,艺术作品的意境,艺术作品的风格,艺术作 品的格调,艺术作品的品味,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美的条件,艺术美的特征,艺术美的根源。 6 艺术的接受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层次,“艺 术世界”的构造,“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 的关系,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性过程,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艺术欣 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艺术的审美教育: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7 文字的性质和结构 ■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学属于语言学,文字记录口语,文字不是书面语。 ■文字的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中国少数民族 的文字。 ■笔画:形素和形位,形征,笔画的类型。 ■字:字是文字的基本单位,部件,字素和字位。 ■文字系统:文字系统的内容,字组和词式书写,字的大写和小写,文字款式及其顺序 和距离,标点符号,语境形变。 ■文字的技术转换:一般文字代码,电脑文字代码,口语的速记符号。 8 文字的发展和建设 ■文字的起源。 ■中国的双文体制。 ■文字的发展:文字发展的规律,闪米特文字家族,汉字文字家族。 ■文字改革和创造 9 文字学习和使用 ■母语的文字和书面语的学习和应用。 ■现代文字书法的教育和普及。 三、主要参考书 [1]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年第 2 版。 [2]彭泽润,李葆嘉主编;《语言理论》(文字部份);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6 版。 [3]彭泽润,李豪东;《大学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