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2014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考试要求: 阅读指定的教材或参考书,把握中国哲学各时期、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 概念,掌握各流派起源及其特点,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把握中国哲学的发展 脉络,提高思辨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 儒学哲学 “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 第二章 道家哲学 以“道”为终极本源的宇宙论;“反者道之动”与经验世界的辩证展示;由宇宙 论开出的人生观和政治论;老子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墨家哲学 “兼以易别”的社会政治理论;二元分立的世界观构成;“三表法”与经验主义 的认知主张。 第四章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 “性自命出”与早期儒家的“情性”说;《大学》《中庸》的“性命”观;孟子依 “不忍人之心”确立的性善论;孟子的道德修养学说;孟子的治国理念。 第五章 道家思想的弘扬与庄子的精神追求 《太一生水》所展现的宇宙生成过程;“齐物论”;“道通为一”说;“逍遥游”; 稷下之学。 第六章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与《易传》的气化流行论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易传》的“变易”思想与气化流 行观。 第七章 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 惠施的“合同异”辨析;公孙龙的“离坚白”论难;后期墨家的知识论与逻辑学。 第八章 荀子的哲学思想 荀子的自然观与认识论;道德教化主张;政治理想;荀子对先秦百家之学的批判 与旨归。 第九章 法家韩非子的哲学 法、术、势结合的法治思想及其人性论;历史变化意识与道用论;“参验”之说 与“矛盾”之辨;法家的历史功过评论。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 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 汉初的“无为”之治与《黄帝四经》的流播;《淮南子》对黄老学的发展与黄老 思潮的历史定位。 第二章 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与儒学的神学化 “天人相与”的神学体系;“深察名号”的认识路数;“性三品”的人性说学与王 道教化的成德主张;“人理副天道”的神权政治理论;董仲舒与谶纬神学。 第三章 王充的自然哲学 “元气自然”的宇宙演化学说;注重“效验”的经验主义认识路向;自然哲学的 困扰。 第四章 道家的新发展与魏晋玄学 王弼的思想;嵇康、阮籍的哲学思想;郭象的哲学。 第五章 早期道教的神仙思想与丹道理论 道教的发端与早期道教的神仙说;道教的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葛洪的外丹学。 第六章 佛教的传入与两晋南北朝的佛学源流 佛教空宗的传播与“六家七宗”的般若学;《不真空论》;有宗的传入与中国早期 佛性思想的开展。 第七章 佛教的鼎盛与隋唐佛教哲学 天台宗的圆融观;唯识宗的转识成智论;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观;禅宗的顿悟成佛 论;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 第八章 道教的国教化与隋唐道教哲学 由隋入唐道教的繁荣与重玄学;盛唐时期道教的性命说;道教信仰提供的思想史 意义。 第九章 经学的重整与唐代儒家哲学 儒学对佛学的回应与唐初经学的重整;韩愈的哲学思想;李翱的哲学思想;柳宗 元的哲学思想;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第三编 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 道学初创 北宋三先生;周敦颐的哲学;邵雍的哲学;王安石的哲学;沈括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张载的本体论与境界论 对佛道的批判;“太虚即气”与“天道神化”;“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民 胞物与”的人生境界。 第三章 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 二程的本体论、功夫论、认识论与修养论;理想论。 第四章 朱熹的理学 理气论;心性论;居敬穷理论;朱熹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陆九渊的心学 他的宇宙观;修养论;致知论;吕祖谦与鹅湖之会;朱陆之争; 第六章 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 陈亮的事功思想及其与朱熹的学派论争;叶适的功利之学。 第七章 陈献章、湛若水的心学思想 元代的朱陆之学;陈献章的自得之学;湛若水与“心体物而不遗”。 第八章 王守仁的心学体系 “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良知与“致良知”;本体、功夫与境界;王守仁 心学的历史地位与双重影响。 第九章 罗钦顺、王廷相的气学 气本论的复兴;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说;气本论对程朱 理学的继承、批评及其意义。 第十章 王宗周对宋明理学的继承与总结 意、念之辨;慎独与诚意;对心学、气学、理学的整合及其对黄宗羲的影响 第四编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一章 黄宗羲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批判专制政治的社会史观;“盈天地皆心”与“盈天地间皆气”;“一本而万殊” 的学术史观;浙东学派的哲学思考。 第二章 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 方以智的科学哲学观;一元世界观;茅盾说与认识辩证法。 第三章 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 王夫之的宇宙观、变化发展观;人性论;认识论、社会史观、其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颜元、李恭与史学学派 第五章 戴震的哲学倾向 第五编 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 绪论 第一章 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 龚自珍、魏源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洪秀全、洪仁玕的农民变革思想;王韬、郑观 应的改良主义思想。 第二章 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严复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辛亥革前后的哲学思想 辛亥革命前的社会思潮;章太炎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与中西古今哲学的融会 新文化运动中的哲学论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冯友兰的“新理学”;金岳霖 的“道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李大钊的哲学思想;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满分:150 分 2.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30 分) b:简答题(60 分) c:论述题(60 分) 四、参考书目: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