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
一、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参考书目部分 80% 科普阅读部分 20%
注:科普阅读部分主要是上中国知网、科学网了解地貌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知识。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4 小题,占 20%
b 简答题:3 小题,占 30%
c 论述题:2 小题,占 5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自然地理学概述
考试内容
自然地理学概念 自然地理学分支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自然地理学方法
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
考试要求
(1)理解自然地理学概念
(2)掌握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3)理解自然地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4)了解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
2、地球
考试内容
宇宙的成因 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
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起源及其运动 地球的层圈结果及其特征 地球表层系统及
其特征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宇宙成因相关学说
(2)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3)理解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地球形状、大小的地理意义
(4)掌握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5)掌握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6)掌握地球的层圈结构及其特征
(7)掌握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特征
(8)掌握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3、地壳
考试内容
地壳中的元素、矿物组成特征 地壳中的岩石及沉积岩特征 岩浆岩、变质岩
及其特征 地壳运动概念 地壳运动形式 地质构造概念 地质构造表现 褶皱概
念 褶曲要素 褶皱构造认识 节理和断层概念 断层几何要素 断层分类 火山与
地震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地壳中的元素和矿物组成特征
(2)理解地壳中的岩石及沉积岩特征
(3)理解岩浆岩、变质岩及其特征
(4)理解地壳运动概念及形式
(5)理解地质构造概念及表现
(6)理解褶皱概念和褶曲要素
(7)理解节理和断层概念、断层几何要素、断层分类
(8)理解火山与地震概念
4、大气和气候
考试内容
大气的物质组成 大气层结构及特征 大气辐射平衡 气温的形成 大气湿度、
蒸发、凝结 大气降水 大气环流概念 热力环流概念 三圈环流概念 季风概念 东
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天气和气候概念 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气候系统 一些
气候的形成原因 气候带型 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变暖原因及其危害
考试要求
(1)掌握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一些组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溶胶、水汽、
二氧化、臭氧等对气温的影响
(2)理解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大气辐射平衡概念及其意义
(4)理解降水概念、降水形成的条件
(5)掌握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等概念
(6)分析并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7)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
(8)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一些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
(9)结合谚语,分析一些天气现象
(10)结合实例分析地形条件以及不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11)分析一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12)掌握气候带分布规律
(13)分析气候变化原因
(14)分析全球变暖原因及其危害
5、海洋和陆地水
考试内容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概念 洋流概念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海平面变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资源及其保护 水系、流域概念 水系
分类 河流的分类 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 承压水和潜水概念 地下水的保护
冰川的地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理解水循环、水量平衡概念以及意义
(2)理解洋流概念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理解海平面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理解海洋资源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
(5)理解水系与流域概念
(6)理解河流分类
(7)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8)理解承压水和潜水概念
(9)理解地下水保护意义以及重要性
(10)理解冰川的地理意义
6、地貌
考试内容
地貌的成因机制 地貌的类型 风化作用概念 风化作用分类 风化作用及其
地理意义 流水作用与地貌发育 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机制 冰川地貌概念 冰
蚀地貌 冰碛地貌 山岳冰川地貌 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 黄土
地貌 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概念 风化壳概念 风蚀地貌概念 黄土概念 黄土地貌
概念 雅丹地貌概念 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 黄土中古
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 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

考试要求
(1)理解地貌形成机制
(2)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分类、意义
(3)理解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4)掌握喀斯特地貌概念以及形成机制
(5)掌握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山岳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
(6)掌握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
(7)掌握风化壳概念以及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8)理解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发生的条件
(9)掌握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10)掌握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11)掌握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12)掌握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13)掌握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
(14)分析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
(15)分析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7、土壤圈
考试内容
土壤的肥力、形态、物质组成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成土因素与土壤
的形成作用 土壤形成的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的基本原理 土壤分类及类型 常见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诊断特性 土壤胶体分散
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 土壤资源的概念 土壤分布规律及其地理
意义
考试要求
(1)理解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概念以及土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
(2)掌握土壤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3)理解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4)了解土壤分类系统
(5)掌握常见土壤形成过程
(6)理解土壤诊断特性
(7)理解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
(8)掌握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掌握土壤分布规律以及地理意义
(9)掌握土壤资源概念
8、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考试内容
生态因子概念 生境概念 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概念 生物链 林德
曼定律 生态系统组成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类型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农业生态
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 生态效率、净生
产力概念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 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生态因子、生境、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链概念
(2)理解林德曼定律
(3)掌握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4)掌握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5)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
(7)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
(8)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掌握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
(10)理解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
(11)净生产力、生态效率概念
9、综合部分
考试内容
前面 1-8 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各圈层之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圈、生物圈、冰冻圈)的相互作用、物质循环(水分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大循
环等)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对前面 1-8 部分所学内容能够综合运用,能够掌握各圈层之
间相互作用和关系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和分析物质循环
10、科普阅读部分
考试内容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和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两个
网站有关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消化吸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够通
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进一步探究
(2)能对有关实例(如具体事例、数据、图表等素材)进行适度分要并能
正确地运用
(3)运用有关基本原理,对野外实际地貌现象能正确分析和识别
(4)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一些研究进展
三、参考书目与网址
教材: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主要参考书:杨达源等: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