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体育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346] 考试科目名称: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学校体育学:160 分 运动训练学:140 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 10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0 分 论述题:3 小题,每小题 30 分或 40 分,共 10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运动训练学 (一)考试要求 《运动训练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于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的理 解与掌握,考察学生认识分析运动训练中各种现象的能力,检验学生运用训练学 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1、识记:(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2)运动训练学概述。 2、理解:(1)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社会价值;(2)《运动训练学》的 理论体系。 3、运用(或掌握):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第二章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 1、识记:(1)运动训练负荷释义;(2)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3)运动 训练方法释义;(4)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 2、理解:(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3) 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4)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 3、运用(或掌握):(1)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2)常用运动训练方法 及其应用。 第三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1、识记:(1)运动训练原则释义;(2)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运 动训练负荷的构成;(3)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4)竞技需要与 区别对待训练原则释义;(5)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6)适宜 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 2、理解:(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2)竞技需要 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3)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 础;(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3、运用(或掌握):(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2) 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3)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 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识记:(1)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2)力量素质释义;(3)速度素质 释义;(4)耐力素质释义;(5)协调素质释义;(6)柔韧素质释义;(7)灵 敏素质释义。 2、理解:(1)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2)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3)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4)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5)协调素质训练 应注意的问题;(6)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7)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 3、运用(或掌握):(1)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2)各种速度素质 的训练及评定;(3)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4)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 用方法和手段;(5)协调素质的训练与评定;(6)柔韧素质的训练与评定;(7) 灵敏素质的训练与评定。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1、识记:(1)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2)运动技术原理。 2、理解:(1)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2)运动技术训练的 基本要求。 3、运用(或掌握):(1)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2)不同项群技术训 练要点。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1、识记:(1)竞技战术概述;(2)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 2、理解:(1)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2)战术特征分析。 3、运用(或掌握):(1)战术方案的制定;(2)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识记:(1)1、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 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3)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 2、理解: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 3、运用(或掌握):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识记:(1)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2)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 2、理解:(1)运动知识的构成;(2)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3、运用(或掌握):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九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1、识记: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 2、理解: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3、运用(或掌握):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十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1、识记: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 2、理解: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3、运用(或掌握):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 第十一章 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1、识记:(1)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2)训练课的结构。 2、理解:训练课的负荷量。 3、运用(或掌握):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三) 参考书目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年 学校体育学 (一)考试要求 《学校体育学》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与理解,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等各项工作开 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学校体育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学校体 育工作实践、思考与解决学校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识记:(1)学校体育;(2)学校体育学;(3)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4) 体质教育思想;(5)成功体育思想;(6)终身体育思想 2、理解:(1)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2)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 (3)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3、运用:(1)试析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2)简述 20 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识记:(1)学生身体发展;(2)学生心理发展;(3)社会适应能力;(4) 学生动作发展 2、理解:(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2)促进学 生心理发展的要求;(3)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4) 提高学生动作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3、运用:(1)试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2)试析学校体育对学 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试析学校体育对促进动作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识记:(1)学校体育的结构;(2)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1)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 3、运用:(1)试析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2)试析实现学校体育 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1、识记:(1)体育课程的特点;(2)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3)体育与健康 课程实施 2、理解:(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 本质;(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 3、运用:(1)试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2)试析体育与健康课 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 1、识记:(1)体育教学;(2)体育教学目标;(3)体育教学内容 2、理解:(1)体育教学本质;(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3)制定体育教学 目标的程序;(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5)制定体育教 学目标基本要素;(6)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7)体育 教学内容的特点 3、运用:(1)试析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2)试析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 1、识记:(1)体育教学方法;(2)讲解法;(3)动作示范法;(4)分解法; (5)预防与纠正错误法;(6)自主学习法;(7)发现式教学法;(8) 合作学习法;(9)领会教学法;(10)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2、理解:(1)讲解的基本要求;(2)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3)预防与纠正 错误的手段;(4)自主学习法的特点及教学步骤;(5)合作学习法 的特点及教学步骤;(6)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3、运用:(1)试析完整法与分解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2)试析领会教学 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3)试析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实施 第八章 体育教学设计 1、识记:(1)体育教学设计;(2)单元/模块教学计划;(3)课时教学计划 2、理解:(1)体育教学设计的层次、依据与原则;(2)体育教学设计与教学 计划的区别 3、运用:(1)试析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2)试析单元/模块教学计划 的设计;(3)试析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 1、识记:(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3) 体能评价;(4)知识与技能评价;(5)态度与参与评价;(6)情意 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 2、理解:(1)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4)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 3、运用:(1)试析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方法及评价主体;(2)试析体育教 师教学评价的方法及评价主体 第十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识记:(1)课程资源;(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2、理解:(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分类; (3)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4)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发与 利用;(5)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3、运用:(1)试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试析体育场地 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十一章 体育课教学 1、识记:(1)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2)体育实践课结构;(3)体育实践课 密度(4)体育实践课运动负荷 2、理解:(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及构成;(2)体育实践课密度的安排与调 控(3)体育实践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控;(4)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 准备;(5)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准备 3、运用:(1)试析体育实践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2)试析体育实践课运动负 荷的测定与评价 第十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1、识记:(1)课外体育;(2)课外体育活动 2、理解:(1)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3)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3、运用:试析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十三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1、识记:(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2)身体训练;(3)技术训练;(4)心理 训练;(5)战术训练;(6)循环训练法;(7)竞赛训练法 2、理解:(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目标及特点;(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的组织形式;(3)运动队的组建;(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3、运用:(1)试析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和方法;(2)试析学校课余体育训 练效果的评价 第十四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1、识记:(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2)竞赛规程计划;(3)淘汰法;(4)循 环法;(5)顺序法;(6)轮换法 2、理解:(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及特点;(2)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 规程;(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 3、运用:(1)试析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2)试析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评定 成绩与名次的方法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 1、识记:(1)体育教师;(2)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2、理解:(1)体育教师的性格(2)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3)体育教师的专 业能力;(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3、运用:(1)试析体育教师的特征;(2)试析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三、参考书目 [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 3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9年吉首大学334新闻传播学专业综合能力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9年吉首大学357英语翻译基础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