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
857 遥感概论 |
适用专业: |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
|
|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考试内容不分为几部分的,该条可与下一条合并)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题 约40分
第二部分 选择题 约30分
第三部分 简答题 约50
第四部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第二部分 选择题(概念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三部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第四部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遥感概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遥感导论、遥感地学应用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地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绪论
1.遥感的概念
2.遥感系统的组成
3.遥感的划分
4. 遥感的特点
5. 遥感的发展情况
考试内容
遥感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分类、遥感技术的发展史、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包括遥感定义、遥感信息科学的学科构成、遥感的主要技术特点、遥感技术系统的主要构成及遥感技术系统中信息获取、传输与接收、图像处理、信息提取、遥感过程及遥感应用概况。
考试要求
1. 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
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2. 理解遥感信息科学的学科构成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遥感学科在空间信息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学科特点。
3. 理解遥感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技术应用优势。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1.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 地球的辐射和地物波谱特征
考试内容
遥感物理基础中的电磁波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特征,近红外辐射特性、热红外辐射特性、黑体辐射定律、光波的反射、散射、透射、吸收,大气对电磁波辐射传输的影响与大气窗口,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与测量、典型地物(植被、土壤、水、岩石等)的波谱特征。
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定律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
2.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
4.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第三章 遥感的技术基础
1.遥感平台
2. 成像方式
3.图像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遥感平台类型、航空遥感平台、航天遥感平台、摄影成像与中心投影、多波段扫描成像、热红外成像原理、微波成像原理、激光雷达成像原理、数码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及其成像几何特征、常用卫星遥感图像(TM、ETM+、SPOT、CBERS、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概念及其特征(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考试要求
1. 理解遥感平台分类知识,掌握各类遥感平台的运载工具运行特性及其成像原理;
2. 理解并掌握可见光航空摄影遥感及中心投影成像基本原理,掌握中心投影图像的基本几何特性及其图像立体观察和测量方法;
3. 理解并掌握多波段扫描成像、热红外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的光谱特性,了解高光谱遥感图像及其地学应用的图像信息优势;
4. 理解并掌握微波遥感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性,了解航空雷达遥感、航天雷达遥感的技术特点及其区别,雷达图像的分辨率特性;
5. 了解目前常用的卫星遥感图像的传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
6. 了解激光雷达(Lidar)遥感图像的特征,激光雷达遥感的测高原理及其在三维成像中的应用;
7. 掌握遥感图像分辨率的类型及各自的几何、物理特性,遥感图像分辨率在地学应用中的意义;
8. 了解现代卫星遥感高分辨率图像的成像原理、图像特征、应用优势。
第四章:遥感图像数字处理
1. 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2. 数字图像的校正
3. 数字图像的增强
4. 遥感影像的计算机分类
考试内容
色度学基础与彩色合成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几何变形及几何纠正;遥感图像辐射传输方程;遥感图像辐射纠正;常用大气校正的方法;图像增强处理、点域增强处理、空间增强处理、多光谱图像代数运算、图像变换、傅立叶变换、K-L变换、K-T变换、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处理及应用、图像信息提取、图像分类、遥感图像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处理、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数字处理特点。
考试要求
1、 理解色度学基础知识,掌握遥感图像的彩色合成原理及应用意义。
2、 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3、 理解遥感图像中的误差来源、几何误差与辐射误差、图像预处理的基本任务、目标与常用处理方法;
4、 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和大气纠正原理及其常用方法;
5、 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的数学原理与常用方法;
6、 理解遥感图像变化处理原理及其常用方法、多光谱图像的降维处理算法及应用、K-L变换和K-T变换的数学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图像的彩色变换处理及其常用方法;
7、 理解遥感图像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多卫星遥感平台图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ETM与SPOT图像的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全色光高分辨率图像与多波段图像的数据处理融合、遥感图像与地理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地学多元数据与遥感图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
8、 理解遥感图像分类原理与处理方法、非监督分类处理方法、监督分类处理方法、非监督与监督分类方法的结合处理;
9、 了解遥感图像信息提取的基本知识与常用处理方法,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地学专题信息提取的常用方法。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1、 目视解译的原理
2、 目视解译的基础
考试内容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目视解译方法、步骤、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基本类型
考试要求
1. 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掌握目视解译及计算机解译(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与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遥感图像识别的基本内容、图像识别色调、形态、位态、时态要素类型,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中的时间、地点、目标、变化4个基本问题;
2. 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包括位置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 “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现象产生的不确定性、空间聚类中的不确定性、由混合像元现象产生的不确定性等;
3. 理解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及步骤,了解直接解译发及间接解译法的图像信息差异性,掌握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相关分析法的基本知识;
4. 理解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的基本知识和建立图像解译标志的方法步骤;
5. 理解遥感图像地学解译标志的基本类型,掌握图像图像色调、形态、阴影、地貌、纹理、植被、土壤、水系、水文、人类活动遗迹等基本标志信息及其图像识别特征;
第六章 遥感的应用
1. 植被遥感
2. 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
3.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